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0年8月1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內地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0-08-17] 中國:高考不再定終身

 北京消息:高校招生錄取工作正在中國各地展開。伴隨著社會的進步,一年一度的高考已從人才成長的獨木橋演變為一個人生的驛站。

 據了解,今年將有二百零四萬人進入大學深造。與此同時,還有一百八十萬高中畢業生不能繼續大學教育,成為人們常說的「高考落榜生」。

 八十年代中期以前,中國高校實行「統一招生,免費入學,統一分配」政策,能考上大學對農村孩子來說大有一步登天的感覺,是進入政府機關工作的「介紹信」,考上大學便獲得了幹部的「身份證」。

 一九九七年,國家改變了「包分配」、「包學費」的局面,從一定範圍的「供需見面、雙向選擇」到逐步實行建立人才市場、畢業自主擇業。

 今年一月,教育部發出通知,提出力爭在一兩年內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畢業生就業制度和就業指導服務體系,盡快建立「不包分配、競爭上崗、擇優錄用」的新機制,並將畢業生派遣報到證改為就業報到證。

 這些改革措施的推出,加上高校擴大招生,使落榜生的數量逐步減少,在上海、北京等地,今年的高考錄取比例已超過百分之七十。高考落榜生的隊伍越來越小,一考定終身的局面正在逐步改變。

 中國科教興國政策的落實,社會繼續教育的興起,使百姓受教育的路徑越來越多。電大、網絡大學、成人自學考試等多種教學形式已構成中國高等教育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一九八零年開始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到目前累計報名考生數千萬人次,累計本專科畢業生達二百八十萬人,使大批落榜生圓了大學夢。

 但是,要打破多年形成的「唯考是舉」的觀念並非易事。教育部的一份調查發現,中學生面臨的最大壓力不是學習本身,而是家長期望值過高、升學以及考試分數排名的壓力。這些現象表明,中國的教育實踐,在一定意義上偏離了傳播知識和提高國民素質的教育宗旨。

 教育專家指出,社會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除了知識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中國現在正從「唯文憑是舉」逐步向「看能力用人」發展,蓬勃而興的教育產業正為中國人提供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會。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