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09-11] 小學全日制 實現全面教育
本港小學半日制是歷史遺留問題,回歸前港英政府並無將有關問題加以解決,而將包袱留給了特區政府。半日制的弊端在於學生在校時間過短,課程安排太密,小學生缺乏除學習之外的全面發展空間,給社會及家庭增添額外負擔。因此,小學學制從半日制轉成全日制是特區政府必須完成的教育改革。行政長官董建華於香港剛回歸不久的九七年七月三日舉辦的「高等教育領導人國際論壇」上表示,他希望小學全日制要盡快實施,因為全日制實施後,可令學生身心均衡發展,可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及語文能力;同時也有時間令學生認識資訊科技。
推行小學全日制,對硬件——校舍的需求自然急增。除擴建校舍、重用空置學校外,教育署於九七年定出五塊用地興建小學校舍,預計共需撥款約二億五千萬港元,可容學生約四千人。
特首董建華於九九年施政報告中指出,小學生於全日制學校上課的比率,由九七年的百分之十九,升到九九年的百分之三十二。中期目標是○二年九月將比率增至六成,長遠目標是○七至○八年基本所有小學生均可就讀全日制小學。為達上述目標,政府將於九八至○七年間興建約一百二十所學校,總資本投資約一百二十億元,而每年的額外經常開支則會逐年增加至二十三億元。該項工作目前進展順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