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11-16] 社論:開拓兩個市場 提升香港「中介角色」
江澤民主席昨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界領導人峰會午懋|上發表演講。他指出,經濟全球化,帶來眾多的創業機會,但也伴隨更快的技術更新、更短的產品壽命周期、更快捷的資本流動和更激烈的人才競爭。企業要大膽走出去,更好地利用國內外、地區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努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要注重培養自己的具有國際商業頭腦和全球戰略眼光的企業家。
江澤民主席的這番講話,對面臨全球一體化、中國加入世貿的挑戰的香港,如何保持香港的「中介角色」地位,如何使有優勢的經濟活動留在香港,如何培養香港的跨國跨地區企業家和專業人才,有現實的意義,有極大的啟發。
香港的投資界和專業界已把香港未來的經濟起飛最大機遇寄托在內地,認為最大的商業機會就在北方。祖國內地是香港投資的最佳市場,也是專業界大展鴻圖的舞台。行政長官董建華在今年的施政報告第卅八段指出:「加入世貿之後,內地將需要大量的專業服務。香港具備各種高質素專業人才,在內地市場很具競爭力。特區政府會盡力協助本港專業界掌握有關內地市場開放的信息。」這是特區政府利用龐大的內地市場,擴展香港經濟廣度和深度的重要部署。
中國加入世貿之後,出現更大規模的開放,大量外資企業到內地開拓市場,內地的企業也「走出去」,在世界各地投資開辦企業。這種雙向的經濟活動,給香港企業和專業界人士創造了無限商機。法律界、測量界、建築工程界、工商管理行政人員、保險界、銀行界、地產界、航運界、信息工業界、通訊界的專業人士都有很多發展的機會,開拓「兩個市場」是戰略性大事:在內地,向外商提供專業服務,向內地企業提供顧問服務;而在海外,則可以向「走出去」的中資企業提供各種專業服務。香港專業界的優勢是:英語能力好、國際商業關係網絡廣、專業水平高、效率快,所以,香港專業界的中介能力和服務質量極佳,可以成為跨國公司的合作夥伴。
中國「入世」之後,有人預測,香港的中介作用會逐步下降。這種說法是片面的。如果香港仍採取守株待兔政策,不思進取,不改善服務的方式和質量,不能適應世界資源重新調配機制的更新和演變,那麼,香港將會失去中介角色。但是,如果香港抓住機會,迎接挑戰,採取走出去,拓商機,找客源,建網絡,提質量的策略,香港便會湧現跨國企業的工管人才、財務人才、法律人才、會計人才、物流人才、信息科技人才。香港的商業輻射影響力和產業效率便大大提升。
今後十年,內地的投資機會大升,賺錢機會極多,香港之部分經濟活動轉入內地是無可扭轉之趨勢,但是,如何把一部分優勢經濟活動留在香港?這是香港經濟界和專業界要思考要研究對策的問題。對策不是天上掉下來,憑靈感即可想到。這需要企業家和專業人士走到內地,佔有大量資料,探索大量商機,從實踐中研究,從實踐中、從調查中找尋對應方法。香港人頭腦聰明,處事靈活,相信很快便能摸索出最佳的方法,使香港以最佳成本效益,保持香港的商業活動,同時,也把內地的商業活動牽引到香港。香港企業家和專業人士走出去,同留住在港的優勢經濟活動,提升香港「中介角色」,相輔相成。
有人問,香港法律界、會計界人士所學的專業,如何可以在內地執業?這正是「終身學習」之必要性所在。近年已經有不少香港律師通過電視函授校外課程、赴內地進修等方式,考取了內地的專業學位,只要內地市場開放,即可執業。香港與內地接軌的前景越來越近,香港專業人士只有加深對內地的了解,加強在內地之學術活動和專業活動,專業人士在內地執業的機會才可大大增加。最近,以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率領的專業人士訪京團,到內地交流和考察,探討香港專業界與內地加強合作的途徑和領域,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這個專業交流團已向中央政府部門提交了意見書,建議設立一個管道,協助香港專業人士到內地發展,今後,也透過此渠道來溝通、交流、研究,解決香港人士到內地的執業問題。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廖暉對此有積極回應。他表示,內地會幫助和支持香港到內地發展,希望兩地的專業團體多交流、多了解。廖暉主任的談話,充分反映了「一國兩制」互相支持、互利互補的精神。國家四化建設,需要更多香港專業人士參與。香港專業人士多同內地交流,展開合作,也必可更好地了解國情和商機,有助探索解決香港專業人士在內地的執業問題,有助香港的經濟蓬勃發展和就業機會的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