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08-30] 文匯社評:發揮優勢 克服局限
如何克服目前香港經濟民生遇到的挑戰和困難?如果不能正確地評估香港的局限和優勢,就可能面對挑戰和困難衍生出悲觀情緒,並提出種種藥石亂投的主張。但如果能全面地盱衡局勢,克服局限,同時發揮優勢,那就可看出對香港經濟過於悲觀的情緒是沒有根據的,香港經濟發展的空間仍然巨大、前景仍然光明。
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昨日接受本報訪問,就克服局限發揮優勢的問題,提出了新思維、新創意和新方向。
香港目前面對經濟全球化和自身結構調整,由傳統的製造業和服務業轉為知識型經濟,這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政府和市民,都不能抱持老觀念老方法去解決新問題。九七年金融風暴衝擊香港時,不少市民都認為一、兩年內即可復甦,但幾年下來,人們才看清香港不可能在世界經濟格局的大調整和大轉移中坐等復甦。
近幾年,香港鄰近地區特別是內地變化極大,各國資金乃至許多工序紛紛轉移到內地,在這種全球生產要素重新配置的過程中,誠如梁錦松指出,香港只有克服自己的局限和發揮優勢,才能順利完成轉型,並在知識經濟浪潮中再度領先。
香港目前存在三個主要局限:
第一是聯繫匯率,它使貨幣政策和利率對經濟的調節作用失去靈活性;第二是邊界問題,紐約、倫敦等國際金融中心與其腹地並無邊界問題,但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卻與內地存在邊界問題。這使許多資源的流動往往形成單向性,內地資金、人員到港存在限制;第三是香港過去長期經濟暢旺使慣了錢,現在財政收入少了,但開支降不下來,來年的公共開支可能達GDP的百分之二十三,明顯超過了正常水平的百分之十八,對香港的整體競爭力不利。
上述三個局限,第一個暫時無法改變;第二個則有待特區政府與中央協商逐漸克服,總的趨向是要避免使香港成為經濟孤島,要推動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加快與內地經濟整合;第三個局限的克服則有待時機,因在經濟低潮時縮減開支等於雪上加霜,但長遠而言,降低成本控制開支將是必由之路。
在三大局限之外,香港仍然存在四大優勢:
第一是建制優勢,包括法治、資訊自由、公平競爭、廉潔政府及簡單低稅制等;第二是地理優勢,香港位於蓬勃發展的中國經濟及廣大市場與世界經濟的中介和橋樑地位,處於進亦獲益出亦獲益及內外輻射的有利位置;第三是人才優勢,香港科技人才雖匱乏,但各種中介服務、市場營銷及企業管理的人才卻比較充足,這些各行各業人才的薈萃效應,有利香港發展高增值的知識經濟;第四是行業優勢,多年來香港各行各業配套齊全,互相滲透,技術和管理水平較高,已形成規模效應。
香港經濟的出路,就在於克服局限,發揮優勢。在知識經濟年代,低成本的競爭無助從根本上提高香港競爭力,香港的長處不是與鄰近地區「鬥平」,而是要在利用高新科技方面意念快、行動快,把科技成果迅速變為具體商品。其實,香港有三十多間高科技設計公司在此方面已做得很出色,其設計的科技精品增值高。香港工業的發展路向,要改變以前別人來樣品來設計而為別人專利權生產的模式,這種模式獲利極低。要發揮獨創性,自己出設計出意念出樣品而擁有專利權,這才是高增值的路向。而內地特別是珠三角已成為世界最大的製造業基地,香港出意念出樣品而擁專利,面臨的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廣闊市場。
香港既要知己知彼,在世界經濟一體化及國家大發展的格局中準確定位,又要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克服局限,這樣才能克服目前困難和順利實現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