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10-14] 為港勞工無私奉獻放大圖片
楊光、李澤添和鄭耀棠三位工聯會前後任「會長」一起拍照。有記者問楊光:「你認為鄭會長的表現是否及格?」楊光笑說:「Very good!」
今日香港的確面對周期性的經濟困難,但可能市民已經習慣了繁華富庶的生活,不少人都為此叫苦連天。忘記了香港在未成為今日國際大都會之前,大家所面對的是如何艱辛的日子。
「當時整個社會,特別是工人的生活十分困難。我就讀四年級的時候,我家生活已經無法維持,因此我只有離開學校,在酒店當門僮。」工聯會新界辦事處主任王國興說:「那時候,我連五元的學費也交不出來!」
楊光獲勳實至名歸
「當時公營醫療服務十分貧乏,而且私家醫生的收費昂貴,據說當時一隻普通金戒指的價錢只可看病三次,一般工友根本難以負擔。」工聯會工人醫療所主任黃培表示。
當時香港的基層市民和勞工是怎樣熬過這段艱辛歲月的呢?王國興、黃培以及電車工會前秘書黎博倫都以自己的親身經驗,述說了工聯會一直對改善民生,以及維護工人權益作出的重大貢獻的往績。特別是在香港經濟最困難、愛國工會遭到港英政府壓迫的時候,現任工聯會顧問楊光及一群工運前輩的無私奉獻的事跡。
楊光昔日「戰友」黎博倫,與他相識五十年,回憶當年往事:那時工人既無勞工法例保障,港英政府又偏幫無良僱主,令電車工人受到僱主欺壓。楊光等電車工會領導全力為工人爭取權益,甚至因而遭到無理解僱;同時大批工友亦受到無理解僱,楊光等人組織起生活互助局,協助無援的工友渡過難關。所以,他認為楊光獲頒大紫荊勳章是實至名歸的。
工聯會為民做實事
在五、六十年代,工人子女的失學情況嚴重。因此,當時由楊光等工聯會工運前輩節衣縮食興辦的勞工子弟學校,在解決基層工友子女教育問題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區議員王國興是當年勞校的畢業生,他說:「如果不是各工運前輩拚命節約,捐出自己的薪金甚至積蓄,學校也辦不下去,工人子弟的失學情況便更嚴重了。」
當時,醫療服務極度不足,倒霉的只是基層市民。黃培說:楊光等工聯會負責人便在五零年開辦了第一間工人醫療所,工會理事們更親自為病人排隊購藥;其後,由於政府沒有產科服務,故工聯會更開辦了兩間留產所,為基層市民的健康作出了貢獻。
本報記者:何子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