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1年10月2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1-10-29] 文匯社評:港人應該志在四方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主席胡定旭在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指出,派駐內地的香港僱員不僅比香港的同事多了兩成至五成的收入,而且加薪前景光明,但是仍有不少香港僱員抗拒北上工作,其中原因可能是十多年來港人過慣舒適的日子,安於現狀,不想離開自己的安樂窩,不肯長途跋涉到外地發展自己的事業。

  香港一直自稱是國際大都會,不過,香港的年輕一代未必能跟上大都會的定位。紐約和倫敦這類國際性大都會都有一批志在四方、熟悉世界各地市場的專業人士,他們不會留戀安樂窩,而是隨時準備飛到世界任何一個城市出差,長期派駐在外地,作為爭取升級的踏腳石。

  全球經濟一體化逼人而來,香港專業人士應該作出轉變。知識經濟時代的專業人士,不可能長期在一個企業工作,也不可能長期在某個城市固定工作。香港要提升競爭力,首先就要訓練香港專業人士能適應四處工作,不僅要適應在西方城市工作,還要適應在內地城市工作,只有這樣,跨國企業才願意在香港設立總部,並聘請熟悉內地市場的香港專業人士,香港才有條件成為亞洲的紐約、倫敦。

 新加坡對全球經濟一體化準備充足,一年前已開始就經濟一體化對公務員重新訓練一次,並且派出大批公務員到中國實習,了解中國的商業、工業、銀行、法律和政府的運作,使他們成為中國通,協助新加坡成為進軍中國市場的跳板。在這一方面,香港相形見絀,目前香港的公務員熟悉內地運作的專家並不多。至於香港的學校,沒有一套機制幫助香港學生熟悉內地的情況,也沒有訓練學生志在四方的安排。如果港人都成為「裙腳仔」,香港必然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激烈競爭中,處於落後狀態,經濟復甦速度大大拖慢。

 中國加入世貿之後,將會大量吸收外國的投資,成為世界的製造業中心,香港利用這個機遇,出口業務和中介服務業會有一個大發展,香港的專業人士和僱員必須裝備自己,改變自己,適應經濟轉型的深刻變化。經濟轉型要求香港的人才也要轉型,新型的人才要精通英文和中文,要有跨學科的知識,要一專多能,要適應外派工作,長期駐在外地。北上創業,對自己發展事業有利,對香港成為中介樞紐城市有利。

 面對這種轉變,香港人思想準備不足,政府的扶助措施也不足。專業人士最難解決的問題是子女教育問題,香港現行的中學和大學招生制度,沒有考慮在外地工作的人士的子女如何接駁回港升學的問題,假如香港設立一些過渡銜接式的學校,使回港升學的港人子女能接駁香港的大學,問題便可解決。目前,已有大量港人在北京、上海、廣州工作,特區政府應該在這些城市協助商會興辦港式學校。

 香港的傳媒也要負責地準確地報道內地新聞,以利港人安心北上工作,特別是多報道內地的發展情況,新的市政設施和交通設施,港人在內地投資和生活的動態。不要以為負面的消息才是新聞,正面的、積極的消息就不是新聞,扭曲的報道只會干擾和阻撓香港和內地城市的經濟交流和人才交流,最後結果是對香港的國際商業中心和金融中心地位的鞏固不利。中國經濟的崛起誰也阻擋不了,香港的出路是為中國經濟服務,這既能增強香港的經濟實力,也可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地位,如實地報道中國的消息,將有利於港人北上開拓中國廣闊的市場。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