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1年10月3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娛樂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1-10-30] 影話:內地電影必須加強市場化

——中國電影綜評之五  •列孚•

 談過這次中國電影展二○○一共上映的九部影片(其中《刮痧》筆者已經在早些時候談過這次不再贅了),整體成績基本上是不錯的,其中以《藍色愛情》、《誰說我不在乎》和《橫空出世》等三部片較為突出,頗能引起人們的興趣。但人們也注意到,這樣一次較多影片的推廣和展示,並沒引起人們廣泛關注,更不要說重視了。直接原因是中國內地的電影自第五代以後便缺了一股銳氣,沒能再接再厲的持續拍出不論在市場上或輿論上更惹人注目的作品。尤其在市場化方面一直沒有表現出突出的成績。就算是作為仿香港賀歲片的《甲方乙方》、《不見不散》等等,曾在內地賣座不俗,但在香港市場卻是了無聲色。

 這當然有內地和香港文化上的差異,但這不是根本原因。

 內地電影在港缺乏號召力,已經成為「另類」電影,這就注定了這些電影不會賣座。出現這種狀況,是內地的導演大多數不屑於市場化,就算是很想市場化卻沒有一個適合的、鼓勵性的市場化氛圍而無法培育出市場化導演。當然,也有不少很想市場化的導演由於水準問題而拍出了劣片。

 其中,不屑市場化是內地導演的普遍毛病。年輕的浮躁、淺薄卻又過分自信,總想創造電影史中的奇蹟,在歷史上留下一筆;年長導演的思維已經模式化,難以再有突破,雖然希望擁有市場卻不懂市場,處於一創作與市場矛盾的困惑。無可否認,由於長期將電影意識形態化使得內地電影市場始終培育不出來,這其中又涉及發行制度的僵化。這不免對導演的創作方法、審美情趣和形式造成了較大障礙。沒有開放的市場就沒有本土電影產品(不僅僅是作品)的市場。沒有明朗化的市場舉措就沒有本土電影的市場成長。沒有電影有關法定規章就沒有市場檢定準則也就沒有市場遊戲規則。所以,內地電影要在香港擁有市場,必須先要有自己在內地的市場。這是必然的。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娛樂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