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11-02] 文匯社評:中國積極展開多元外交
繼中國在上海APEC會議期間成功展開了一系列首腦外交之後,中國國家副主席胡錦濤於十月二十七日應俄、英、法、西班牙、德五國邀請出訪,李鵬委員長於十月卅一日應阿爾及利亞、古巴、阿根廷、烏拉圭、突尼斯五國邀請出訪。而在十月卅一日,德國總理施羅德亦開始了第三次訪華行程。
中國外交的這一系列頻繁動作,是在「九一一」恐怖主義事件發生之後以及中國即將入世的背景下進行的。中國通過多元外交加強與世界各國的合作,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並以此營造有利於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國際環境,意義十分重大。
冷戰結束後,經濟全球化與政治多極化的「兩化」進展,出現了並行發展的趨勢。「九一一」事件至今,全球範圍的局勢震盪和經濟恐慌仍有蔓延之勢,這進一步說明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國之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愈加緊密。國際社會必須共同面對恐怖主義以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販毒、愛滋蔓延、環境污染等等威脅和問題,這又為政治多極化的進程提供了與過去不同的背景。經濟全球化與中國入世,使全球人才、資本、技術和市場等資源在世界範圍內加速流動和配置,這使各國在經濟利益方面的相互依存和交融的關係不斷加深,因此超越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合作不可避免;而政治多極化,導致了在國際關係乃至在國際社會共同面對的反恐等問題上,不能由一國或少數國家說了算,亦不是一國或少數國家就能解決問題。由此可見,中國近來展開的多元外交,完全適應了經濟全球化和政治多極化的發展趨勢。
中國近月的多元外交,已取得和將取得豐碩的成果。上海APEC會議期間中國展開的首腦外交特別是中美峰會,被西方輿論譽為「重新改寫了中美關係」,布什總統向江澤民主席表示,中國不是美國的敵人,而是美國的朋友。中美關係的最新發展,證明了鄧小平早在八一年就提出的中國關於發展中美關係的四條原則立場是正確的:第一,任何貶低中國戰略價值的人,不會有一個正確的國際戰略;第二,中美有共同利益,是互有所求的;第三,中國不會在台灣問題上吞下有損中國利益的苦果;第四,中國不尋求與美國對抗的政策。可以預見,今後的中美關係,仍將在這四條原則的基礎上發展。
中國與俄羅斯及與歐洲各國的關係,是中國多元外交中的重要一環。胡副主席訪問歐洲五國,對俄、英的訪問已取得重要成果。中俄皆強調要貫徹落實《中俄睦鄰友好條約》,進一步充實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係。中英在經貿合作、反恐以及阿富汗問題上達成了共識。可以預見,胡副主席對法、西班牙、德的訪問,也將加強中國與這三個西歐國家的合作關係。與此同時,德國總理施羅德訪華,推動德中兩國在經貿、科技、投資加強合作。德國總理讚揚中國經濟崛起有利世界和平。中國將購五十架空中巴士和德國的磁懸浮列車。德國開拓中國市場的勁頭,足為歐洲國家樹立典範,也有利政治多極化的發展。
李鵬委員長對北非、拉美五國的出訪,將與五國領導人就雙邊關係和國際與地區形勢深入交換意見,進一步推動中國與作為第三世界的北非、拉美各國友好合作關係的全面發展。
經濟全球化與政治多極化並行的進程,以及中國入世為各國經濟帶來的機遇,再加上「九一一」事件展示的國際社會在安全機制方面的依存合作關係,為中國開展多元外交提供了新的契機。中國的多元外交戰略既服務於營造有利於中國經濟建設的國際環境,又有利於推動各國合作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