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11-29] 文匯社評:香港與內地建自由貿易區釀大商機
香港特別行政區與內地建立自由貿易區的構想,已由行政長官向中央政府提出,在「一國兩制」的情況下,內地與香港、澳門有合作的可能,內地將會積極地研究合作的可行性。這個消息是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向記者透露的。香港工商界和專業界人士深受鼓舞,認為這是香港經濟今後再次騰飛的重大轉折點。
形勢證明,董建華在任內為了香港的繁榮穩定,想盡了一切辦法,推動香港經濟轉型,推動香港走出因外圍經濟下滑對香港衝擊造成的經濟低谷。也許,其他人為香港脫困也會動很多腦筋。但是,要溝通北京,取得中央的支持和信任,落實有關設想,董建華在這方面能力最高,這是所有港人都會公認的。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整個經濟形勢將發生巨大的變化。所有外國都獲得了中國龐大的市場,中國也獲得了全世界的市場,權利和機會是均等的。在此之前,香港幾乎壟斷了中國對外經貿往來的一半以上業務,中國入世之後,香港會遇到更多強大對手的競爭和挑戰。
在如此急速的變化面前,有些港人開始擔憂香港中介服務角色消褪,信心不足。其實,香港不必自亂陣腳,窮則變,變則通。港人應該權衡香港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只要冷靜思考,沉著應付,轉變思維,發揮優勢,香港一定可以在中國入世過程中,開拓更多商機,把香港經濟推向一個新高峰。香港的優勢是外匯自由、資訊自由、低稅、服務業人才眾多、普通法制度、廉潔政府、熟悉西方的商業技巧和網絡。中國在入世之後,製造工業會蓬勃發展,然而,金融服務和營銷業則人才短缺,競爭力薄弱。據一項初步分析,中國的跨國企業管理人才、會計師、測計師、律師、精算師、分銷和批發經營人才嚴重不足,難以應付內地市場開放後的激烈競爭,這如同打仗,精兵雖多,但缺乏指揮戰爭的良將,輸掉戰爭的風險的確存在。一時之間,如何能培訓以百萬計的專業隊伍,既守住內地市場,又可以向外擴展國際市場佔有率?這是逼在眉睫、必須迅速解決的大問題。根據世貿的規則,成員可以組成自由貿易區,互相給予對方進入市場優惠,內地、香港、澳門、台灣(若台灣不承認「一中」,不肯「三通」,將向隅而泣)完全有可能最先組織成自由貿易區,互相取長補短,擴大經濟體積。
香港在金融、保險、物流、旅遊、法律、會計、精算、測計等中介服務業和營銷業方面人才眾多,可以憑借自由貿易區的安排,得到優惠,近水樓台先得月,為內地企業提供各種因應入世的服務,並協助內地企業搖身一變成為跨國大企業,走向世界。貨隨人走,香港服務業人才進入內地市場人數越多,香港轉口港地位就越鞏固;貨運增加,香港銀行股票業亦更興旺。入世之後,內地最新的變化是,專業人才的工資大升值,內地各企業和外資企業互相挖角,香港的專業人才將大有用武之地。
自由貿易區的構想將給香港帶來巨大商機。外國商人眼見香港是自由貿易區,有利打入中國市場,將會紛紛投資香港,設立總部,也會聘用中英文俱佳的香港僱員,內地民營企業將大量來港設立總部。一些高科技項目也會考慮在香港發展,轉變為適應內地市場或國際市場的商品,現代物流科技將會使香港成為營銷中心,而某些耗用勞動力較多的生產環節則放在內地,香港品牌將會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銷向五大洲市場。有人說,一九七九年中國開放,給香港帶來了第一次經濟黃金時期;自由貿易區的構想,將給予香港第二次經濟黃金時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