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11-29] 建兩地自由貿易區互利發展
■田北俊 自由黨主席
近年外國公司在港設立區域總部的數字屢創新高,這固然因為香港有其種種優勢,但相信最重要的因素,莫過於為中國入世、為打入內地市場作好部署。港府將香港定位為「背靠祖國,面向世界」,其間的先後向背,就很值得細味。
香港的經濟前景既然有賴和內地加強融合,當務之急的議題,自然是消除各種互通有無的限制,創造優勢互補的雙贏局面。我認為,香港和內地政府合組自由貿易區,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建議。
目前世貿組織容許成員之間設立自由貿易區,簽署地區可透過降低關稅以及排除其他非關稅障礙、促進資本和人才流動,達至互惠互利。例如著名的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就由美、加和墨西哥在九四年組成。據統計,NAFTA成立六年後,美加的雙邊貿易增加七成,而美國和墨西哥的雙邊貿易更大增一點四倍。
區域經濟合作乃世界趨勢
過往本港並不熱衷於簽訂自由貿易協議,因為香港已屬自由貿易地區,關稅極少,並沒有談判的籌碼和誘因。不過,地區之間加強雙邊合作和區域合作已是世界趨勢。例如歐洲的經濟合作已經達至貨幣統一和經濟聯盟階段,而較早前朱鎔基總理也表示,有意和東盟十個成員國在二○一○年前建立東亞自由貿易區,香港最大的競爭對手新加坡,已經與新西蘭和日本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目前正與美國和澳洲等國磋商。總體而言,世貿一百四十二個成員之間已形成一百三十五個自由貿易區。
或者有人會質疑,中國入世後和香港同樣是世貿成員,訂立自由貿易協議會否多此一舉?其實,兩者是可以並行不悖的。因為世貿組織並沒有禁止區域貿易協定,而且區域合作的條款,不但較具彈性,也更切合協定地區的實際情況。
許多細節須加快探討
雖然香港產品很少完全在本地生產,降低關稅對香港幫助不大,但假如內地能夠進一步向香港開放商品和服務市場,則雙方面均可從中受惠。舉例而言,中國正需要大量具國際商貿知識的人才以及專業人士配合經濟發展,而香港人才也可以藉這個機會北上發展,闖一番新天地。
當然,香港和內地關係微妙,既各自以獨立關稅區的身分加入世貿,而香港又是中國的一部分。兩地設立自由貿易區的想法,可能仍有很多細節問題有待探討。然而,亞洲的地區經濟合作,比美洲和歐洲都起步較慢,而香港和其他亞洲地區相比,更是「慢中之慢」。為本港經濟的長遠利益著想,港府應該加快研究這個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