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1年12月1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1-12-11] 重視「就業密集」行業

■劉善棠

 香港有三萬四千億儲蓄在銀行裡,假如能夠在市場上流通,必然可以活躍市場,活躍經濟。然而,亞松不敢動用儲備,市民更不敢動用他們小小的儲備!

 但是,假若香港有足夠的職位空缺,市民不愁沒有工作,那又會是一個怎樣的局面?

 然而,政府所帶動的,是「瘦身」。增加就業,不見有很多積極行動。芬蘭的6+6計劃,最近法國推行的每週三十五小時工作制,均以減少工時的方法,一方面提高就業密度,提供更多的職位空缺,好讓市民不愁沒有工作。另一方面,給予市民多一點時間,親子、進修以及消費。南非的GEAR計劃(Growth,Employment and Redistribution),更把就業密度和分配,與經濟成長直接拉上關係,以作為他們的長遠發展目標。

 然而,政府似乎還未有類似的計劃和目標。對於「就業密集」這個名詞和意義,亦似乎不甚了了!

 也許「勞工密集」和「技術密集」這兩個名詞大家比較熟悉。「勞工密集」行業,按照國際勞工組織的定義,為勞動力較高的行業,其勞動工資比率可高達百分之五六十以上。「技術密集」行業,也就是以技術、以設備為主的行業。

 「技術密集」行業的發達,減低了勞動力的要求,帶來了生活的普遍改善,但同時亦帶來了失業。因此,「就業密集」行業,便有發展的必要性。「就業密集」行業,包括「勞工密集」行業,也就是擴大基建,提高就業。但這只是「就業密集」行業的一部分。很難想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可以不斷地「擴大基建」。因此,是需要「建立」「就業密集」行業的。

 「就業密集」行業的建立,除了勞工密集行業之外,還有很多工種是必須要「人」來實現的,例如醫療、護理、教育、社會工作、廢物分類、回收再造等。其中很多還需要相當高的學歷以及技術技能的。這些行業,在很多國家中,均已提供著較多的就業機會。然而,在香港,不是被定性為沒有前途的行業,便是被包括在名為「增值」實質是「瘦身」的減員行列中。

 然而,這些行業,是要人來執行的。人員的比例愈細緻便愈有效地執行。港府是香港最大的顧主,只要港府願意,可以很快地提供很多的就業機會。例如廢物分類、回收再造,一方面必須要政府的全力支持,才能正式地建立起來。另一方面政府的取向亦非常重要,到底是要搞另一個寡頭行業,還是一個「就業密集」行業?

 又例如教育,假若由每班四十五人減至每班二十五、二十人,不是馬上便可以提供百分之七八十的教職及相關的職位?

 這些新增的教職,不但可以為失業的中產提供工作機會(教署必須提供必要的在職再培訓課程,當然也需要雙方達成若干保證),還可以給學校帶入一些社會經驗。此外,強化了教師學生比例,加強了老師學生的溝通,老師可以按照學生的弱點,因才施教,給學生提供必要的輔助。增加了的學校社工,亦可以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以至德育輔導。或許十年樹人,五年十年後,香港可以輸出「專才」而不是輸入呢?

 然而,港府似乎還不知道香港的堅尼系數已經到達了危險的○點五二五,卻仍然留戀於什麼「高增值」行業而不知道「高增值」的風險,和「高增值」的寡頭佔有性。「高增值」,非一般市民所能輕易受益,而市民所要求的是「穩定」。「高增值」應該是過去。現在要的是「可持續性」。因此,香港要建立的,要引進的,是「就業密集」行業。只要市民生活安定,便有內需,三萬四千億儲蓄便可以流通,香港的經濟……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