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1年12月1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熱點追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1-12-19] 自由貿易區促進地區經濟之鑰

放大圖片

 墨西哥經濟發展良好,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區實居功至偉。經濟起飛,人民生活水平也得以改善。

外經貿部研究院亞非部 李光輝

 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董建華最近向中央政府建議,組建中國內地與香港的自由貿易區。這一建議備受人們關注,自由貿易區一時成為熱門話題。人類社會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在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的同時,區域經濟一體化也顯示了強勁發展的態勢,而自由貿易區是區域經濟一體化中的一個重要形式。其中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是自由貿易區的一個典型模式。本文擬從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動因、運作模式和取得的實績等方面入手展開分析,使我們對自由貿易區有一個較清晰的認識,並從中得到一些啟示。

 自由貿易區是指由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組成的貿易區。在自由貿易區內,各成員國取消它們之間商品貨物貿易的關稅和數量限制,使區域內各成員國的商品實現完全自由流動。但每個成員國仍然保持對非成員國的貿易壁壘,對商品實行關稅和數量限制。

 自由貿易區根據成員國的目標不同又可分為工業自由貿易區和完全自由貿易區。工業自由貿易區是指成員國之間只是對工業產品的貿易取消關稅和數量的限制,不涉及農產品等其它方面。完全自由貿易區是指在自由貿易區內對所有的貨物商品取消關稅和數量的限制,商品自由流動。

 對於不同的國家建立自由貿易區可能抱有不同的目的,但總體分析來看,只有兩個,即戰略目的和經濟利益。

建立自由貿易區的戰略目的

 建立自由貿易區的成員國在談判之初,就有其自己的戰略取向。通過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實現其戰略意圖。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建成是美國全球戰略的需要。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世界經濟一體化以更加洶湧之勢向縱深發展,歐盟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都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而它們的發展,特別是歐盟的發展對美國無疑是一個嚴重的挑戰。面對歐亞兩洲經濟一體化的進展,美國再也不能孤軍作戰,必須加快建立屬於美國自己的區域合作組織,與歐盟等地區的經濟一體化機制相抗衡,而北美自由貿易區就成為美國的首選。在政治上,由於蘇聯的解體,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夢想建立美國領導的「世界新秩序」,實現美國「世界領導地位」。這就需要建立自己的「後院」,建立北美自由貿易區正是美國實現這一戰略的基礎。

建立自由貿易區經濟利益的追求

 一般說來,各國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動因主要是經濟利益的動因所驅使。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可以使各成員國之間的資源得到優勢互補,取得比較利益,使本國的經濟貿易獲得較快的發展。

 美國倡導建立北美自由貿易區的首要的目的是擴大出口市場,利用墨西哥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廉價的勞動力,減少墨西哥向美國的移民。加拿大的則是追求擴大農產品的出口市場,提高工業製成品的競爭能力,向墨西哥轉移西洋產業。墨西哥是想借助自由貿易區的實施,吸引更多美、加的資金和技術,減少對美的債務等。正是在上述戰略和經濟利益的驅動下,美、加、墨三國經過十四個月的複雜談判,於一九九二年八月十二日完成了北美自由貿易區的談判工作,簽署了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協定,並經三國議會的批准,最終於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全面生效。

「自貿區」成員得益良多

 自由貿易區建成後,可以使成員國獲得貿易創造效益、投資增長效益和規模經濟效益等。

 所謂「貿易創造」就是指在自由貿易區建成後,由於各成員國之間取消了關稅,成員國原來國內成本較高的產品,會被成本較低的其它成員國的產品取代,也就是自由貿易區內某一成員國的需求從本國轉移到生產成本較低的其他成員國,此時成員國之間貿易量增加,新的貿易被「創造」出來。由於從成員國進口成本低的產品取代了原來本國成本高的產品。因而就獲得了利益的增加,改善了資源配置。

 北美自由貿易區在實行降低關稅、取消配額以後,成員國之間的貿易量大增。從一九九三年到一九九八年之間,美、加、墨三國之間的貿易總額由三千零一十億美元猛增到五千二百八十億美元,五年之內增長了百分之七十五。其中,美、加的貿易額從一九九三年的二千一百二十億美元,增加到一九九八年的三千四百億美元;美、墨之間的貿易額增長更快。一九九三年,雙方的貿易額只有八百五十億美元,到一九九八年則增長到一千八百八十億美元,五年之內增長了百分之一百二十一;加、墨之間的貿易額雖然增長沒有上述雙邊的快,但也有了較大的增幅。一九九三年,雙方的貿易額為四十一億美元,一九九八年則達到七十五億美元,五年內增長百分之八十三。

市場擴大風險與不穩降低

 同時,建立自由貿易區可產生可觀的投資增長效益。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使各成員國之間的市場聯成一個大的市場。由於市場規模的擴大,該市場的風險與不穩定性相對降低。因此,可能促使成員國之間的投資增加。特別是自由貿易區內實行「國民待遇」的原則,保證了外國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使投資環境改善。同時,由於自由貿易區使區內和區外的貿易、投資環境反差強烈,也會刺激非成員國為避開自由貿易區的關稅,進入該自由貿易區,增加對成員國的投資。

 在北美自由貿易區建立的過程中,墨西哥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平均每年增長兩倍,從一九九八年至一九九三年的三十七億美元,增加到一九九四年至一九九八年的一百一十四億美元,墨西哥成為除中國以外吸引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如果不建立自由貿易區墨西哥不可能在吸引外資方面有這樣快速的增長。除了直接投資以外,成員國之間的金融市場也逐漸開放。一九九四年至一九九六年,美加兩國在墨西哥金融部門的投資達到十二點三億美元,佔該類外資的百分之八十六。外國資本的大量流入促進了墨西哥經濟的發展,同時也給美國和加拿大經濟增加了活力。

 此外,自由貿易區建成以後,其規模經濟效益也不可小覷。由於市場擴大、GDP總量增加,使得在自由貿易區內形成一個較大規模經濟區。隨著貿易和市場的不斷擴大,生產成本的降低,經濟得到發展,從而使成員國獲取規模經濟效益。同時,在生產規模擴大和貿易障礙不斷拆除的情況下,成員國之間逐漸的形成比較合理的國際分工,並通過貨物自由貿易的流動,改善資源的配置效果,提高經濟效益,獲得規模經濟效益。

規模經濟效益不可小覷

 從上述對自由貿易區的分析,建立自由貿易區對成員之間的經濟發展將起到促進作用,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加強區域合作已經成為各國和地區的共識。中國入世後,在加強多邊貿易體系的同時,也將加強雙邊和區域經濟的合作。而在眾多的合作中,建立自由貿易區將成為一個重點。如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在研究和探討的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自由貿易區等。

成功典範:北美自由貿易區

 北美自由貿易區是一個以「自由貿易區」形式為主,兼顧某些「共同體市場」的特徵。北美自由貿易區首先是以一個貿易協定為出發點的。協定明確規定三國政府簽訂協定的目的是建立一個自由貿易區,從而奠定了北美自由貿易區運作和發展的基調。根據這一原則,三國建立了各種協調進行貿易的機制,承諾在限定的時間內,降低關稅和取消市場進出口的數量限制,並盡可能的減少或取消三國之間的非關稅壁壘,使三國各獲其利,三國之間以貿易伙伴關係為主。

 協定除規定了以貿易為主的內容外,還規定對知識產權、成員國之間的相互投資、專業人員之間的短期流動等內容,目的是促進北美市場在貿易自由化前提下的更廣義的經濟一體化進程,這表明自由貿易區已經包含了一些共同市場的因素。

北美自貿區的運作模式

 在北美自由貿易區中,地緣毗鄰的成員國恰好分屬於南北兩大經濟集團,而且美國是北方發達集團的龍頭,墨西哥則是典型南方的發展中國家,這一組合態勢從根本上決定了北美自由貿易區的運作模式:

 (一)經濟互補型的資源運作

 成員國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發達國家,具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加拿大也是世界經濟強國,科技水平相當發達,美加兩國經濟發展水平較為接近;墨西哥則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都與美加有較大的差距。經濟上的互補和相互依存成為建立自由貿易區的重要條件。在成員國中,資金、技術、產品、自然資源和勞動力的流向十分清晰。美加通過建立自由貿易區可以獲得墨西哥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墨西哥可以得到美加的資金、技術和投資。這種互補性決定了三國在運作模式上採取經濟互補型的運作方式。

 (二)一國主導型的結構運作

 在北美自由貿易區的三個成員中,美國的實力佔有絕對優勢。因而在組織安排、地位以及成員國關係上就形成了以美國為中心的格局,加拿大和墨西哥則處於服從的地位,美國成為北美自由貿易區名副其實的主導。

 (三)利益分配的顧及運作

 由於三國實力相差懸殊,在制定任何的規則時,佔有主導的都是美國。但美國又不能不顧及加、墨的利益,否則協定無法達成,機制無法運轉。例如,在關稅減讓方面就充分考慮到了墨西哥的利益。第一個階段墨西哥只對來自美國的百分之三十五的商品取消關稅,對來自加拿大的百分之五的商品取消關稅,而美、加對墨西哥的百分之八十的商品實現免稅。這意味著自協定生效之日起,美國對墨西哥產品進口平均減稅百分之八十四,而墨西哥對美國的產品進口僅平均減稅百分之四十三。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熱點追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