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2年4月26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內地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2-04-26] 人物:聯俄抗日反引狼入室

放大圖片

 李鴻章

——清朝重臣李鴻章之死    •王樹增•

甲午之後欲「聯俄抗日」

 因為簽訂《馬關條約》而被免去顯赫職務的李鴻章,賦閒在京城賢良寺。

 一八九六年,俄國沙皇加冕,各國派員祝賀,俄國人特別提到了代表的級別問題,朝廷只有派李鴻章去。因為洋人們說,對於十九世紀的中國,他們只知有李鴻章而不知有朝廷。李鴻章以在馬關被刺為由一再推辭,而朝廷就一再堅決不准,當李鴻章認為確實到了「眾望所歸」的時候了,便表示自己「非敢愛身,惟虞辱命」,只有「一息尚存,萬程當赴」。

 李鴻章的俄國之行還有一個重要行動,即與俄國結盟。

 「聯俄拒日」是甲午之後大清國朝廷中的主流認識,以兩江總督劉坤一說得最為明確:威脅大清國的國家以日本為最,日本企圖佔領東北的野心積蓄已久,而俄國因為與大清國東北接壤必最不願意。所以「我若乘此時與之深相結納,互為聲援,並稍予便宜,俄必樂從我」。

與俄商談《中俄密約》

 在插滿了大清黃龍旗的彼得堡,李鴻章開始與俄國人商談《中俄密約》。《中俄密約》的要點是:中俄兩國針對日本的軍事威脅結成互相援助的軍事聯盟;俄國在中國東北地區鋪設鐵路與俄國橫穿西伯利亞的遠東鐵路接軌。

 這一次,李鴻章沒能意識到一個具有近代常識的問題:鐵路的延伸正是擴張領土的主要手段。至於當大清國受到日本威脅的時候,鐵路能夠便於軍事援助這一點,李鴻章和大清國的官員都沒想到,如果俄國人想侵入並佔領中國的東北,這條鐵路同樣會給俄國人提供軍事運輸的便利。更何況在中國境內修建鐵路,一旦「路權」模糊不清,俄國人就會有理由在鐵路沿線派駐武裝。後來的歷史證明這就是對中國東北安全構成巨大威脅的「中東鐵路警察隊」。關於後者,李鴻章想到了,於是他堅決反對俄國以官方的名義投資鐵路,而堅持用私人投資的方式。李鴻章以為這樣就可以將鐵路的修建變成商業行為。

歐美之行引英人關注

 離開俄國,李鴻章開始了他的歐美之行。在英國,他特意在代表西方民主制度的議院旁聽了議員們的辯論,李鴻章覺得那簡直是一窩蜂似的吵架。而大清國要員的出現引起了英國人極大的關注。一位英國人這樣描述了他所看到的七十三歲的李鴻章:

 他像來自另外一個世界的身材奇高、容貌慈祥的異鄉人。他藍色的長袍光彩奪目,步伐和舉止端莊,向看他的每個人投以感激的優雅的微笑。從容貌看來,這一代或上一代人都會認為李鴻章難以接近,這不是因為他給你巨大的成就或人格力量的深刻印象,而是他的神釆給人以威嚴的感覺,像是某種半神、半人,自信、超然,然而又有文雅和對苦苦掙扎的芸芸眾生的優越感。

 令李鴻章感興趣的是英國的海軍和陸軍。他還參加了匯豐銀行的招待會,在英國商人們表示要到中國去開拓市場的時候,李鴻章的開明思想令他說出了:「實具同心。」(三)(摘自《南方周末》)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