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1-08] 本報特稿:傳媒大戰資源投入倍增放大圖片
香港各路傳媒對十六大採訪的投入量極大。(新華社)
本報記者 黃錦佳、陸智豪
中共十六大今天正式開幕,本港傳媒對會議高度關注。連日來,無論是電子傳媒還是報刊雜志,各種專題報道紛紛登場;在報名採訪這次大會的一千三百七十五名中外記者中,本港記者便佔了其中的一百七十名。有線新聞台新聞總監趙應春直言,今次採訪十六大投放的資源「唔係講緊增加鰲X多成,而係幾多倍」。
破慣例鋪天蓋地
他解釋,十六大有幾個方面非常值得關注,其中包括最高領導層的人事更替對香港政策會否有所影響、容許私營企業家入黨,以及會否修改黨章加入「三個代表」思想等,均具有劃時代意義。以該台為例,早在黨代會召開前個多月便開始到內地不同地方進行新聞特輯的採訪。
另外,今次除了駐北京的記者外,另外增派了十多名包括記者、工程人員等的團隊增援;另一方面,香港方面亦有十多人專責接收北京傳來的訊息。趙氏預計,十六大期間每天將會有四至五小時的廣播時間,他形容這種「鋪天蓋地式的報道是前所未有的」。
文字傳媒方面對今次大會的重視程度亦不遑多讓。《明報》執行總編輯馮成章介紹,除了派遣人員的多寡外,更重要的是平日長時間「儲備彈藥」。
電子傳媒方面,香港電台中文新聞及時事總監張圭陽表示,該台將主要針對十六大會議對日後內地政治、社會及經濟發展有深遠影響的新聞,而不會將主力放在接班人選等揣測性報道。
準備期長達數月
張圭陽續說:「以往港台處理十五大的新聞亦較謹慎;目前坊間流傳的政治局常委名單版本天天不同,但這類人選揣測的報道對讀者幫助不大,倒不如投放多一點精力介紹十六大期間北京的動態、經濟及政治情況。」
看近日香港電台、電視台、報紙有關十六大的報道,可以用豐富多釆形容。有對中共十五大以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回顧,有對今後中國發展走向的展望;有專門赴內地革命老區做的專題報道,也有本港各界對大會的觀察和期望。有研究傳媒的學者指出,到目前為止,今次本港媒體對十六大的報道,總體上看豐富、正面,有助港人了解這次對中國未來發展影響深遠的盛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