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2年11月11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2-11-11] 充分發揮西鐵整體效益

■西濱林

 行政長官去年發表的施政報告中,已清楚表明特區政府在未來將會大力投資於本港的基礎建設,而當中鐵路發展更會是主要的項目。一條貫通新界西北與九龍市區的交通運輸大動脈——西鐵(又稱西北鐵路),一九九八年底動工,明年九月料將建成通車,這是繼港口貨碼和國際機場完成後,本港最大型的基本建設項目。

新機場之後最大項目

 新界西北交通問題困擾香港多年,它不僅給這一帶居民帶來不便,而且影響了香港的整體經濟發展。因此,特區政府成立後,即將興建西鐵列為本港《鐵路發展策略》高度優先發展的項目,全力催谷,終可比原計劃提前完工。這對目前香港低迷的經濟環境及市民信心,刻下如火如荼的西鐵工程,無疑是一個好消息。西鐵的興建,在社會、經濟各方面均有重要意義,亦具有符合交通運輸布局原則的鮮明特徵。

為百萬人提供服務

 (一)規模龐大、提供集體運輸系統,適應日益增長的客運需求。西鐵是連接九龍深水步和新界屯門的客運交通線。第一期的市區及西段建造計劃總投資四百六十四億(比原計劃減少一百七十六億)港元,分別由港府和九鐵公司出資解決。全長三十點五公里的電氣化雙軌鐵路系統,共設南昌、美孚、荃灣西、錦上路、元朗、朗屏、天水圍、兆康和屯門等九個車站和佔地三十二點五公頃的八鄉車廠。建成後,該交通線將會連接西九龍和新界西北部的大片土地,在本世紀初為超過一百三十萬人提供最先進、快速的現代化交通運輸服務。西鐵的建成使包括九廣東鐵、九廣輕鐵及地鐵成融匯一體的交通網絡。

全球最優良鐵路之一

 (二)技術性強,配備先進操控設施,是全球最優良的鐵路之一。西鐵定線約有百分之四十五為架空路段,另百分之四十則建於地底或密封的結構內。全線九個客運車站中有三個在地底、六個建高架,路軌須穿過葵涌鑿石隧道、青荃隧道及五點五公里全港最長的大欖隧道等。這個設計既可減少收地數量,亦有利排水、保障沿線暢通無阻。惟工程十分複雜,技術要求較高。如北面六個車站中有四個受突發的洪水及地質問題威脅。雖然如此,工程仍能按進度完成。此外,工程進行中及建成後還會產生一些環境、噪音問題。九鐵則採多項科技環保措施,以減輕對該地區自然環境的影響程度。如八鄉車廠每天廿四小時運作,其周圍及沿線將鋪設隔音屏障,確保噪音降至符合規定標準,令社區免受影響。

紓解新界西北交通瓶頸

 (三)效益彰顯,開發利用新界西北,改善本港交通運輸布局。鐵路是具效率及環保的集體運輸工具,對香港這塊彈丸之地則是最佳交通工具。西鐵的興建和通車,將可大大縮短新界西北與市區的距離,即從屯門到九龍只需不足半小時。短期內,還可創造一萬三千多個職位,紓緩目前緊張的失業壓力;長遠看,全線所有車站都可與機場鐵路東涌線接駁及用行人通道接連地鐵站,必將大大改善新界西北的交通「瓶頸」狀況。營運初期的日乘量為三十五萬人次,而到二○一一年將達五十萬人次,可滿足未來的交通流量需求。運輸設施發展先於新市鎮發展,西鐵的建設有助於開發利用極具潛力的新界西北土地。沿線車站上蓋物業有三百五十萬平方米的總樓面,可供建四萬個中小型住宅以及其他商業設施,以配合本港未來人口增長和房屋發展的需要,將使新界西北因西鐵受益而成為香港未來的黃金新區。

加強跨境交通

 (四)加強跨境交通銜接與聯繫。西鐵的第二、三期便是在落馬洲興建新的跨境通道及跨境的貨運服務。屆時,整個新界西北地區與深圳的交通聯繫與配合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對未來香港經濟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