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2年11月13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內地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2-11-13] 熱點追擊.選址障礙首鋼項目或棄港

放大圖片

 董建華在九八年施政報告中提出,創新與科技應該成為促進香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本報記者 陸秀霞 李永青 孔慧敏 黃國隆

 特區政府提倡發展科技產業多年,上月終於盼來首個高科技項目。10月9日北京首鋼集團旗下首長科技(521)宣布在港設廠投資集成電路光掩膜項目。不過,消息人士對本報透露,由於種種原因,該項目至今未能落實在香港選址。據了解,首鋼已開始在上海和北京另覓生產場所,作兩手準備。有人擔心這個被形容為「香港經濟強心針」的高科技項目最終會撤走,令香港再次失去一個有利推動香港經濟的大項目。

屬意科學園 高官表支持

 工商及科技局局長唐英年當日建議首鋼項目落戶科技園旗下的沙田科學園,但現在卻遇上重重障礙,進入科學園或工業h的計劃至今仍未有結果。據了解,首鋼日內將與工商及科技局局長唐英年開會協調,希望能夠解決選址問題。

 首長科技早前與美國阿泰克(ARTECH)公司簽約,在港投資生產半導體光掩膜項目,這將是本港至全中國首個光掩膜專業化生產廠,首期投資達8000萬美元(約6.2億港元)。在項目簽約當日,工商及科技局局長唐英年親臨出席,並對項目表示大力支持,還建議項目進入科學園。

無法開綠燈 等待無了期

 據了解,由於項目對生產場地的水、電和空氣潔淨度的要求,比起一般生產廠房和實驗室都高,同時項目佔地不大,所需樓面只要6000至10000平方米,所以投資方希望該項目可以落戶科學園。不過科學園最初並不同意,建議選址工業h。原因是根據科學園的「入園」條件是僅容許少量高增值的生產活動,譬如大量生產前樣板(prototype)及高增值加工的生產,若要量產,則可能要到工業h。

 消息人士說,即使科學園肯「破例」讓首鋼進駐現有大樓,大樓也要改建。這樣便涉及層層審批,甚至要立法會批准。根據首鋼的投產時間表,將無法等待不知要花多長時間進行手續的完成。事實上,科技園副行政總裁林滿甜在接受本港查詢時,曾明確表示不會為該項目開綠燈。

投產日期緊 需兩手準備

 消息人士透露,投資方在考察過工業h後,認為唯一符合條件的地方只有原摩托羅拉的空置廠房(摩托羅拉早前將生產線遷往天津),但摩托羅拉方面表示,如果要讓出該廠房,需要向美國總部申請。投資方擔心屆時亦趕不及投產時間,故希望再入科學園。

 科學園現有建築已租出部分,餘下樓面並不敷應用,消息人士指,項目投資方提出新建大樓的建議,但科學園回應新建大樓按合約要到2004年才建成,科學園又表示如要租用已有樓面,要需自行與租戶洽商出讓。

 另外,科學園又表示,由於現有大樓的電力和供水設備未能符合生產要求,需要改造,而有關改造工程需要涉及多個部門審批,需時費事。

 時間在一天天過去,但選址問題兜兜轉轉仍未有結果,眼見投產時間越來越近,近日各股東遂決定開始在北京和上海另覓地方,作兩手準備,免誤投產期。

芯片為突破 獲中央肯定

 香港正急需尋找經濟增長新動力,政府權威人士對本報表示,創新科技是本港經濟轉型的出路之一,政府希望以芯片設計作為創新科技產業的突破口,有關計劃並獲國家領導人肯定。他稱,作為香港創新科技起動區的科技園公司,目前人才經已到位,將針對發展芯片設計。

發展創新科技三大前提

 權威人士表示,總括而言,香港發展創新科技,先有三大前提,「首先,經濟要搞好,抓準大方向;第二,是發揮香港優勢;三是配合外圍環境」。

 業界認為,芯片為所有電子產品的靈魂,在香港不利製造產業的環境下,主力發展芯片設計的方向正確,香港需要克服多個障礙,包括人才培訓、資源分配、政府決策局統籌及協調等。

科技用途設計香港強項

 他重申,香港發展創新科技的路向不變,而香港發展的創新科技並非與內地同樣爭取電腦或芯片製造業,而是著重香港強項——設計,包括芯片或產品設計。「電話的功能越來越多,一部分是科技的設計,另一部分是外形及用途的設計,兩者結合,便成最好的產品」,他強調,政府及大學的職責是培育設計方面的人才。

 權威人士引述國家領導人說,香港發展芯片設計的優勢佳,香港亦為此在國際及台灣找來不少人才,他又特別提到首鋼集團赴港興建科技含量極高的半導體光掩膜項目,更特別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說「你們一定要留著首鋼,不能讓她走」。

「你們一定要留著首鋼」

 早在九七年行政長官董建華首份施政報告中,已提及將香港發展成亞太區創新中心的理念;翌年成立的創新科技委員會建議,多項本地中長線科技發展的基礎;九九年正式落實興建科學園,今年四月拉得在摩托羅拉工作逾三十三年的譚宗定掌管科學園、工業(村)及科技中心的科技園公司擔任行政總裁一職,逐步為芯片設計等創新科技奠定基礎。

新產業要用新思維

 對於首鋼的高科技項目落戶香港的種種障礙,有關人士感慨地稱,政府一直提倡發展創新科技、吸引工業回流。而香港土地、人工成本高,根本難以吸引一般的製造業、加工業等傳統工業,政府應爭取的是真正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興工業。新產業必然會有新問題出現,政府應該要以新方法新思維來處理新問題。

官僚作風令人無奈

 消息人士又表示,理解政府堅持公平公開政策,對投資者一視同仁,投資方沒有要求在稅收和土地使用上破例,只是希望盡快選到合適的地址生產,沒想到好事多磨。

 而科學園以科研和生產為區分企業進入科學園或工業村的理由亦有問題,高科技產業的生產與科研開發界線根本已越來越不明顯,在生產、管理、員工要求上完全不同於傳統產業。

 政府一直希望吸引高科技項目來港發展,但幾年來僅限於小型項目的小打小鬧,首鋼投資正是政府一直希望吸納倡導的產業,權威人士也曾指示「政府要留住首鋼」,然而在實行時卻處處碰著官僚作風,令人感到無奈。

千里眼行政總裁陳作基:大學科研一盤散沙

 從事研發及產銷遙距監察系統的千里眼,為首家具本地大學背景的科技公司在港上市。千里眼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陳作基指,港府未曾為創新科技產業訂立清晰的發展路向,政府應集中各大學的科研人才及方向,扭轉現時大學科研一盤散沙的局面。

 原為城市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的陳作基表示,本地大學的設備水平屬全球前列,但大學科研多以教授的個人興趣先行,校內科研成果商業化的氣氛不盛行,城大於92年開始培育本身的科技公司,時至今日參與公司運作的教授在校仍被指「秘撈」或「不專心教學」,只以教授的論文數目,釐定該名教授的成就。

電子商會會長譚偉豪:應邀芯片巨頭來港

 對於芯片設計的關鍵因素——人才,香港電子商會會長譚偉豪指單靠本港大學所培訓的人才不足,希望政府可以更主動地邀請更多世界級的芯片公司來港發展,於科學園開設公司。隨著更多公司到港,將可於資訊交流上起到群集效應(cluster effect),有助於推動行業。但陳作基認為,將同類型的公司放在一起,既為競爭對手難有交流,群集未必帶來效應,希望官方機構能成立小組展開交流,但科技園表示,科學園的公共空間較一般寫字樓多,暫無意牽頭在園內設立小組。

台灣:研發能力是生命線

 台灣10月份出版的《商業周刊》一篇「誰有設計能力,誰就能拿訂單」的報道指出,國際大型電腦廠越來越看重擁有研發能力的代工業者,單從事生產代工(OEM)的廠商,難以爭取訂單,業界若不能提升研發能力,只有被淘汰。

 韓國:G7計劃轉向知識密集

 早於1961年,韓國開始推行首個經濟發展五年計劃,制定了相應的科學技術發展政策,加強科技教育、引進人才和技術及建立科研體制,目標由「進口替代」型轉為「出口導向」型戰略。

 80年代末,貿易保護主義日趨嚴重,令韓國勞動密集型產業失去競爭力,韓國認識到產業結構急需從勞動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轉變,並於1992年配合科技部制訂「高度先進國家計劃」(G7計劃)。

本港近年撤走之大項目

 2000年1月 長實在城規會、九倉及環保團體反對下,擱置在北角油街興建郵輪碼頭計劃。

 2000年5月 漢鼎99年向港府提出硅港計劃,涉及金額近20億美元,以研發、設計及生產芯片,但後與港府在稅務優惠上談不攏,而漢鼎最終在上海投資晶圓代工廠。

 2002年4月 美矽高度科技(Silicon Magic)原計劃斥資20億美元,於將軍澳工業h興建一家12吋晶圓廠,最快可在2004年試產,聘請多達6000名員工,每年生產價值20億美元的產品,但因港府拒絕入股項目而擱置。

「科技創業培育計劃」培育公司行業分佈

 生物科技:1家

 環境科技:2家

 機械工程:1家

 微型電子及零件:12家

 多媒體及網絡:12家

 光電子:1家

 精密工程:1家

 軟件及系統:29家

 電訊:8家

首鋼投資項目內容

 項目名稱:光掩膜生產廠,包括香港在內全中國首個同類科技項目,產品應用於集成電路生產技術。

 投資額:首期8000萬美元(約6.2億美元)。

 投資方:首長科技、美國阿泰克。

 選址香港原因:融資優勢——香港是金融中心。

 信息優勢——香港信息流通快。

 地域優勢——香港可輻射到中國內地、台灣、美國、新加坡等地。

 主要障礙 選址出問題。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