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2年11月18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2-11-18] 文匯社評:善用公屋資源 加快住戶流通

 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表示,政府不可能無休止地興建房屋單位,不會「一生一世」照顧居民住屋需要,因此須將有限資源照顧最有需要的家庭,現時是政府反思房屋政策的時機。

 目前,全港有六十多萬戶公屋住戶,超過六成市民居住在公營房屋。現在的公屋「終身租住制」,十分不合理。公屋政策的理念,應該是在市民經濟困難的時候,提供一個安身之所和安全網,而非以納稅人的金錢補貼有能力負擔私人樓宇的人士。由於公屋居民支出少,到一定時間後,他們儲蓄增加,也有些人創業成功,就沒有理由再繼續依靠納稅人的津貼,否則便有違社會公正。

 本港是低稅制社會,無法承受無休止大量興建公屋帶來的財政負擔。過去房委會因為出售居屋,因此有財力興建公屋,但在地產市道逆轉和整體經濟轉型的情況下,隨著居屋的停建,大量興建公屋的財源實際上已經枯竭。如果日後需要政府注資,動用財政儲備興建公屋,勢必加重財赤危機。如果通過加稅來籌措興建公屋的資源,會導致更大的不公平,並會打擊經濟復甦。

 公屋供應量對私人樓市影響巨大。從九三至九七年之間,由於政府一直不向房委會提供地皮,令新建公屋的供應量每年只維持在幾千個水平,輪候入住者「大排長龍」,因此私人樓市吸引力極強。但九九至二○○一年公屋供應量分別達六萬零四百個、六萬三千七百多個及七萬六千五百八十四個。由於輪候公屋時間縮短,居住公屋「由難變易」,再加上公屋「又平又靚」,遂令私人樓市的支持力遽降,對私人住宅樓價和租金造成嚴重打擊。因此,應該檢討大量興建公屋對市場造成的干預,協助私人住宅樓價和租金趨向穩定。

 可見,政府未來的房屋政策重點,不能再著眼於提高公屋供應量。要解決興建公屋的財政壓力和減少公屋對私人樓市的壓力,應該充分重視善用現有的公屋資源。

 首先,要加快公屋住戶的流通率,有能力負擔私人樓宇的公屋住戶,應該騰空單位予有需要的人士,形成良性循環。政府在這方面可合理地收緊富戶政策和推行公屋有期限租約,促進公屋住戶流通。

 其次,根據政府資料顯示,全港只有一萬六千多個公屋富戶,這數字被批評為不能反映現實情況。公屋長期成為「中產聚集地」,其中一個原因是公屋越建越好,質素超過許多私人樓宇,公屋住戶「住得舒服」、「安居樂業」,他們甚至願意「畀多些租金」繼續居住下去,因此公屋建造的水平應該與私人樓宇保持合理的距離。

 再次,目前有超過兩萬個空置的居屋單位,而空置的公屋單位也多達一萬零六十個,空置率為百分之一點六。應該利用這些空置單位,令有能力負擔更高租金的公屋住戶遷入空置的居屋,以及令真正有需要的家庭遷入空置的公屋,就可避免房屋資源的浪費。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