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2年12月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讀書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2-12-09] 讀新版《弗羅斯特集》

放大圖片

 《弗羅斯特集》

.馬海甸.

 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Robert Frost一八七四——一九六三),生當傳統詩歌與現代詩歌的交替期,因此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他又和托瑪斯•艾略特一同被認為是現代美國詩歌的兩大中心。雖然弗羅斯特終其生與諾貝爾文學獎交臂而過,但這無損於他在當今歐美詩壇的地位,一九八七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俄裔美籍詩人約瑟夫•布羅茨基在一冊對話錄中,就稱弗氏為給予他巨大影響的五大詩人之一。布羅茨基是崖岸甚高的人物,不輕易推許他人,僅從這一點,不難窺見弗羅斯特的影響。

簡明表達深刻哲理

 現在擺在案前的兩卷本《弗羅斯特集》(曹明倫譯,遼寧教育出版社二○○二年版),厚達一千二百七十頁,包括了弗氏的全部詩作、散文和戲劇作品。而前此弗氏的作品雖然也陸陸續續被迻譯成中文(上世紀九十年代內地實行版權法後,翻譯量才開始銳減),但成書者僅得兩部小冊子(一部即出自曹明倫之手)。如以規模論,《弗羅斯特集》的出版在中國翻譯文學史上是值得寫上一筆的。

 弗羅斯特不取與他同時代的現代派詩人的艱澀玄奧,而選擇了「別具新意的舊方式」,套用一句中國成語來說,就是舊瓶裝新酒,用傳統的格律詩(抒情詩多押韻,敘事詩則用五音步素體詩)去描劃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田園風光和民生,在簡短明快之中寓有深刻的哲理,代表作如《未走之路》、《金子般的光陰永不停留》、《補牆》等等,不僅在英語區載入教科書,也為廣大的中國詩歌愛好者所熟悉。從這一點上說,他不愧是反潮流而又卓然有成的人物。上世紀七十年代,亦即弗羅斯特去世不久,他的秘書寫了三大冊的傳記來「揭秘」,曾經轟動一時,弗氏自此走下神壇,人們驚嘆,這位樸實憨厚的老農(詩人堪稱當代陶淵明,他一生躬耕隴畝,只當過短時間的工人和教書匠),原來完全不是那麼回事;然而這似乎不曾令弗氏的讀者以人廢詩。近年,又有人為他寫傳翻案,力斥前說之非。於是,他又成了「沒有正式頭銜的桂冠詩人」。(美國之設桂冠詩人始自上世紀九十年代。)

譯本保存詩精神

 曹明倫是內地近年崛起的翻譯家,他在詩歌翻譯上所作的艱苦探索,只要略翻過他譯的司各特的敘事詩、斯本塞的《愛情小集》的人即不難窺見。如果說前二者不過是初試啼聲,那麼《弗羅斯特集》的工程就要浩繁得多,作為敏感的現代人的作品,也比古典派和浪漫派詩人更難以體會,遑論傳神地加以迻譯了。從四川文藝出版社厚不足二百頁的《弗羅斯特抒情詩選》,到現在二厚帙的《弗羅斯特集》,冷板凳一坐就是十多年,其中的甘苦和艱辛,不必親識其人也能從想像中得之。

 反諷的是,偏偏是弗羅斯特自己對詩譯家說過一句大不敬的話,他說,詩歌翻譯就是譯詩過程中失去的東西。我認為,這句話起碼不適用於本書。曹譯不但把弗氏的精神大致保持在譯詩之中(當然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演繹詩人的情緒演變),而且維持了與原作相近的詩歌形式,(當然更不可能完全一致,譯詩略欠神釆,文字不夠凝練,這點曹明倫的功力顯然及不上弗羅斯特的另一個中譯者方平。)能做到這些,已基本上可以達到「信譯」的要求,能更上一層樓,那就是「化譯」了。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讀書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