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2年12月2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基金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2-12-21] 港深合創華南金融圈

放大圖片

2002(深圳)基金論壇於昨日閉幕,深圳副市長宋海(圖右)認為,深圳已初步建立金融監管體系。(顧林 攝)

 【本報訊】為期兩天的2002(深圳)基金論壇無疑給中國基金業的漫長冬天吹來一股春風。三百名基金業內專家學者表示,港深共同期待攜手共創華南金融圈新局面。兩地基金界合作更應業界先行,一批合作及合資基金項目已進入具體實施階段。深圳市副市長宋海表示,深圳將充分利用金融體系較健全、資金充足及毗鄰香港的地緣優勢,爭取當內地基金管理中心。據悉,深圳已初步建立符合市場要求的金融監管體系,確立了區域金融中心和全國性證券市場的地位。宋海還透露,香港可利用大珠三角融合的發展趨勢,與深圳合作,在中國基金市場發展中奪得「頭籌」。

 據介紹,深圳金融業佔GDP總額12%左右,金融體系健全、市場規模較大、金融業聚集程度較高已成為深圳金融業三大優勢。同時,金融業務總量、資產質量、服務水平、盈利水平和先進技術應用等指標均位於全國前列。宋海透露,深圳今後將對港基金採取更多便利措施,並借港資吸引更多國外基金公司和國際資本駐扎深圳。

一批合作項目開始實施

 港深兩地如何在金融資金大幅縮水、基金業整體疲軟的形勢中尋求嶄新合作空間,成為本次論壇最矚目的亮點。深圳基金界人士稱,深業界渴望引進香港基金業先進的管理經驗及人才資源,並急盼更多港基金管理公司在深設立分支機構,以此贏得與港專業公司直接對話的機會。業界人士認為,深圳只有利用毗鄰香港的地緣優勢,才有可能在未來的基金市場中搶得「領跑權」。

 深圳南方證券基金總經理高良玉在發言中表示,目前兩地已有多項合作進入實質性商討階段。業界人士祈望早日打通港深資金流通渠道,使兩地可直接互買基金,香港方面亦可直接投資國內股票,並在深設立代表處。深圳交易所基金債券部總監劉志才則提醒道,深圳基金市場「硬件」已經具備,但基金產品欠發達。深引進港經驗時不能完全照搬,亦不可太超前,以免回頭「補課」。

引更多國外基金駐深圳

 原國家計委宏觀研究院副院長林兆木、原全國人大財經委巡視員王連洲、香港聯交所高級總監彭如川、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胡祖六、香港證監會投資產品部總監蘇淑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高級經濟學家黃海洲、優傲龍(歐亞)金融集團主席讓尼凱米亞、深圳南方基金總經理高良玉、深圳交易所基金債券部總監劉志才、中國人壽保險公司資金應用中心總經理劉廷安等在會上作了發言。

 本次論壇是深圳首次舉辦的學術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國際性基金界盛會。與會專家表示,望有關部門今後給港深業界合作提供更多平台,以此擴大交流渠道。

 本次論壇由深圳市政府、國務院體改辦國際合作中心、香港文匯報和香港信達國際基金研究所聯合主辦。

內地對沖基金前景佳

 【本報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學家黃海洲表示,現在全球基金業都走進了困境,對沖基金在全球資本市場上一枝獨秀,一直能維持最高5%的回報,中國都可以發展對沖基金尋得突破,還可及時推出貨幣基金。

提供更多投資品種

 國際市場環境不景直接衝擊了基金的收益,中國基金雖處於上升期,合資基金相繼推出,公司基金也在積極探討中,但是證券市場的低迷給基金沉重的打擊。黃海洲認為,中國基金業發展迅速,已有一定規模,但基金投資物件缺乏,市場活動空間局限。更為突出的矛盾是基金品種的不多,使得投資者無法做出更多的選擇,對其投資積極性是一種壓抑。

 有聽眾問及如何從國際角度看中國基金發展的問題,他表示,美國1924年推出貨幣基金後,使得基金業可以得以飛躍發展,中國基金發展可以借鑒此經驗,因為中國擁有鉅額儲蓄和外匯儲備的優勢,推出貨幣基金可取得新的突破,此外,發展對沖基金對中國基金業發展有積極作用。

加快基金投資立法

 身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學家黃海洲,對國內外經濟形勢有獨到看法。他建議說,中國外貿應該加大開放,但是金融發展要保持穩定,否則以後將很難監管。談到中國投資基金立法問題,他認為必須加快立法速度,同時應建立完善的監管體系和執法隊伍,立法既是對違規行為的限制,也是對投資者的保護。

 黃海洲亦非常關注內地金融發展現狀和深港金融合作問題。他認為,深港在基金方面合作具有非常好的前景,兩地資金流動具備了一定硬體基礎,同時地緣優勢可以實現人才互動,不同的產業背景解決了資金的衝突。

深應引港專才建金融王國

 【本報訊】早在兩年前,歐亞金融集團主席讓.尼凱米亞先生就曾經向深圳市政府建議,把金融業作為經濟工作的一個重點,並以此來確立深圳在中國金融界的地位。因此,當他在出席2002(深圳)基金論壇的空隙接受記者採訪時,用「欣慰」來形容自己此次與會的心情。

 談到深圳如何成為中國金融中心的問題,在中國投資領域擁有15年經驗的尼凱米亞表示,如果深圳政府能充分利用與港毗鄰的有利條件,卓有成效的培養金融服務業人才,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深圳很有希望成為中國非銀行金融領域以及基金業的基地和中心。他認為,上海作為中國銀行金融業老大地位難以動搖。但是深圳與之比較,也具有自己的獨特優勢,臨近香港的區位優勢所帶來的豐富金融人才資源是深圳領先全國的「獨門武器」。

 他還告訴記者,香港雖然在人力資源上優勢明顯,但由於股市前景不明朗、運營成本過高,有被上海後來者居上的可能性。一旦大陸股市發展到一定程度,且建立較為方便的退出機制,香港對大陸的優勢將大大下降。

 因此,深圳如果能夠確保不斷吸引來自香港金融人才,同時充分利用運營成本較低等優勢,完全可能成為中國非商業銀行金融領域的中心城市。

培訓人才港佔先機

 龐寶林(香港東驥基金公司總經理):港可助深培養人才,在深設立基金評估中心,獨立評估基金業績,以穩固深基金中心地位。

港深合作增競爭力

 (香港投資基金公會中國事務委員會主席):港基金公司傾向與深合作,以減輕滬發展基金中心對港基金公司專業性的影響。

深圳優勢領先內地

 高良玉(南方基金光里有限公司總經理)深圳有十家基金公司,居內地之首,規模達到600多億元。深圳已擁有做基金業中心的先行優勢。此外,深圳還需具備的條件是:為基金公司創造人才流動、儲備和生活的良好環境;相應發達的信息產業;一個對外交流的環境和空間及吸引外資合作的能力;政府的政策支持。

瞄對市場準確定位

 劉志才(深圳證券交易所基金債券部總監)基金市場缺乏動力的原因在於自身定位不準,目前還沒有形成與股票、債券一起成為獨立的金融產品。基金公司不能既是基金評價者又是基金的運行者,建立一套全行業可行的、符合市場需要的基金評價體系非常迫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基金論壇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