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3月15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港聞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03-15] 本報特稿:周維二胡具個性魅力超卓

本報記者 郭慶忠

 一聲聲悲憤激越的傾訴,一句句凸顯頑強抗爭的旋律,聽眾如同在感悟誕生於二十世紀初葉的中國貝多芬「命運」交響曲,這是著名二胡演奏家周維在演繹阿炳(華彥鈞)的《二泉映月》;那弓法,那指法,那從旋律中塑造出來的音樂形象,在在都頗具大師風範。

 一九八二年從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畢業後就進入東方歌舞團的周維,以其對民族樂器二胡的深邃的思考,以其不懈創新改革的演奏實踐,廿一年來走遍中國卅一個省市自治區和港澳台地區,出訪歐亞拉美四十個國家而立於不敗之地。當筆者要周維談談他卅多年藝術實踐的體會時,周維說出四個字:「與時俱進」!

 十分淺顯通俗的四個字,卻滲透了這位馳譽國際藝壇的演奏家半生的心血和砥礪。

 剛屆不惑之年的周維,從小與二胡結下不解之緣。十歲起進入南京藝術學院附中,而後考進上海音樂學院,他就立志要讓這源於唐代的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古老樂器,賦予新時代的生命力。

 在訪問中,周維歷數了他學生時代的一位位恩師,南藝甘濤教授的科學的演奏理論,馬友德教授的基本功訓練,瞿安華教授的樂曲處理,到上音的多位教授的專業指導,以至師兄師姐、二胡界的前輩行家。周維博採眾長,融會貫通而令自己能較準確地理解樂曲精髓,巧妙處理弓法、指法、節奏、力度、音色的變化,形成演奏細膩入微、情真意切、典雅蘊藉、融匯中西的獨特個性。

 周維說,進入上音,很榮幸成為老院長丁善德、賀綠汀二十多年前就率先提出的金字塔式知識結構模式的「尖子」,獲得全面的紮實的藝術訓練。作為一個民樂系的學生,他兼修鋼琴、指揮、作曲等課程,雖然比其他同學加多幾倍的辛苦,但最後以卅一門課門門九十分以上成為上音建校以來罕有的高材生畢業。今天,他以其豐富深厚的藝術積澱,以不斷探索、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大膽超前的創新改革,成功地將二胡與電聲樂隊及東南亞國家的特色樂器結合,進一步拓寬了二胡的藝術表現力。

 不是嗎?當電聲樂隊響起《二泉映月》的前奏(可以看成是交響作品的序曲),就已經為二胡獨奏進入第一樂句營造出悲愴、沉重的氣氛,而整首樂曲中電聲樂隊與二胡的合作都為表現和深化阿炳原曲的主題配合無間,優勢互補。

 周維演奏《賽馬》時,又在電聲樂隊中增進兩支小號和打擊樂木魚、鈴鼓,增加樂曲鮮明的節奏感,又能讓樂隊在渲染草原廣袤無垠、駿馬奔騰的氣勢。而周維在處理弓指法、換把方面也是筆者見過數十位演奏家最為特別的,尤其他開創的輪指手法,借鑑自琵琶、古琴的指法,增加了二胡樂音的顆粒性和強弱節奏變化,高潮時的快速運弓所演奏出的節奏,筆者認為是所見的演奏家最快的一位。樂曲結束以小號吹奏襯托二胡左手急速下滑換把、右手強勁運弓模擬駿馬嘶鳴、吼聲震天,最後嘎然而止,真是令聽眾拍案叫絕。此曲中周維在編曲中加入了琵琶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及器樂曲《戰馬奔馳保邊疆》某些旋律的移植、改編,豐富了《賽馬》的音樂形象和感染力。

 周維的二胡獨奏之所以有其過人之處,就在於他能親自作曲、編曲、配器及指導電聲樂隊,將寬厚藝術修養融匯於演奏之中。周維的成功,為民族樂器繼承傳統、推陳出新開拓了一條新的道路。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