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6月2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港聞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06-21] 沙士傳染力遠遜流感麻疹

 【本報訊】(記者 羅瑩芝)大多數市民都認為,淘大花園爆發是香港「沙士」傳染高峰期的標誌,但一項研究揭示,病毒傳播得最快的時期其實是在疫潮爆發「最初期」,平均一個「沙士」病人可傳染超過兩個接觸人士,「感染威力」較常見的麻疹和流感還低;英國專家對此表示認同,他稱「我們是幸運的。」有關研究數據顯示,政府的應變措施,能有效控制疫情。

超級帶菌者集中初期

 香港被摘除疫區在即,香港大學社會醫學系總結了自二月中以來的疫症動態,期望檢討結果能協助決策部門制定日後疫潮爆發時的控制措施。港大社會醫學臨床助理教授梁卓偉指出,研究數據顯示,政府的應變措施能有效控制疫情。如「沙士」的再生數,在二月十九日後的一個月裡平均為二點七,即每有一個新增病例,有二點七個曾接觸患者的人被傳染。他解釋,只要再生數高於一,公共衛生部門就必須立即行動,制止疫情擴散;由三月十九日至二十六日(即淘大花園爆發第一日),再生數已跌至零點九;及至疫潮高峰期,再生數更只有零點一四;在在顯示「超級帶菌者(Supe Spreader)」集中在疫症前期出現。

 梁卓偉補充,與一些流行的傳染疾病,例如麻疹和流感的再生數分別約十五和六比較,「沙士」的傳播速度其實頗低。他指出,除了政府及時推出公共衛生措施外,市民自發性減少與外界接觸,亦是「沙士」傳播機會急速滑落的主因。他相信,香港的公共衛生數據庫(eSARS)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他呼籲政府必須盡快確立流行病資料數據庫,務求在「沙士」回歸前,用以評估各項醫療政策。

少接觸外界是降疫主因

 三月四日前,「沙士」病人由發病到入院相隔的時間平均多達十點七天,至四月中旬即少於三天,表示市民疾病預防的意識已迅速提高;研究又發現早期病例的潛伏期平均為四天半,最長可達十四天,但後期則演變至平均約一天半,而潛伏最久亦只有十一天半,即與現行隔離十天政策的假設吻合。與港大合作有關研究的倫敦大學帝國書院傳染流行病學系系主任Roy Malcolm Anderson認為,鑒於亞洲國家的巨型首都城市人口極度稠密,在本世紀爆發的新傳染病將愈益嚴重;其沒有評價港府的抗疫表現,只表示不少歐洲國家和美國,都認為其公共衛生政策推出適時,表現贏盡讚賞。

相關新聞
小湯山醫院功成身退    [2003-06-21]
小湯山醫院大事記    [2003-06-21]
九八八元遊內地接踵登場    [2003-06-21]
特寫:「999」旅團開門即爆滿    [2003-06-21]
昨雙零 懷疑個案仍化驗    [2003-06-21]
各界感謝抗炎勇士    [2003-06-21]
SARS重創 發展商再倡托市    [2003-06-20]
財爺:港半年後全面復甦    [2003-06-20]
港參展商料訂單減二成    [2003-06-20]
業界盼開放珠寶內銷    [2003-06-2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