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0-09] 文匯論壇:將逆境歸咎特首不公平放大圖片
在中央的鼎力支持下,行政長官董建華復甦經濟和改善民生的努力,已經開始顯出成效。
許長青 立法會議員
香港面對的逆境,是全球性經濟衰退和香港內部經濟泡沫爆破所導致的。一些喜歡動輒以政治姿態去煽動民眾情緒的人士,把矛頭直指董先生,多番要求董先生引咎辭職之舉,是有欠客觀的。
香港回歸六年以來,經歷了不少風風雨雨。亞洲金融風暴、禽流感、樓市泡沫爆破、失業率飆升、9•11事件影響、SARS病毒來襲,令本已疲弱的經濟跌入谷底,通縮連年持續。雖然這一切事件均是在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任內發生的,但並不代表這一切逆境全是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一人造成的。
港英留下衰退伏筆
香港出現持續經年的經濟衰退,除亞洲金融風暴和地產泡沫爆破外,香港的經營成本持續高企,鄰近地區卻不斷開放市場並改善投資環境,令香港的競爭力相對不斷下降。高成本源於高地價,而高地價政策卻是由殖民政府制定的。樓價帶動百業,它為香港帶來九十年代的經濟奇蹟,卻同時為香港埋下衰退的伏筆。在地產泡沫爆破以後,香港經濟頓失支柱。
轉型與外圍不景帶來困難
另一方面,也不可忽視香港經濟轉型的事實。於80年代,香港的製造業已開始大規模北移內地。根據政府統計,製造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由1980年的24%下降至2001年的5.2%,可見香港的製造業已形空洞化。在90年代以後,服務業的興起,成功吸納製造業多出來的勞動力。據統計,在2001年時,服務業佔本地生產總值佔86.6%。香港為外向型經濟,如果外圍經濟不景,香港經濟便無可避免地受到牽連。不幸得很,在最近數年,除了中國外,全球經濟都陷入衰退。作為全球經濟龍頭的美國,在科網泡沫爆發後,亦面對經濟衰退的問題;9•11事件令全球經濟雪上加霜。這些外圍因素的影響,並不是董先生一人可以控制的。相反,在面對這些不可逆料的嚴峻形勢下,董先生及其班子仍力求扭轉乾坤,透過不同的施政方法和創新思維,致力復甦香港經濟,恢復市民的信心。
特首推動復甦貢獻良多
董建華先生深深明白,與內地經濟融合,是復甦香港經濟的正確方向和定位。在董先生向中央政府力爭之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及「自由行」得以實施,對香港疲弱的經濟可謂打了一支強心針。「自由行」令數以億計的內地遊客可隨時來港消費、觀光,令本來深受SARS打擊的本港酒店、零售、飲食及服務等行業,得以反彈復甦。而CEPA的落實,令273種「香港產品」可以零關稅進口內地;18個專業服務行業得以降低門檻進入內地市場,這對香港的工業及服務行業的發展,提供了龐大的商機。董先生幾年來的努力,亦一改港英時期冷待與內地合作的態度,推動香港與珠三角地區的經濟融合發展,為日後香港經濟與珠三角地區共同成長,奠下了重要的基石。
劉慧卿本末倒置
最近兩個月,股市回復升勢,樓市同告向好,失業率出現回降,勞工處8月份登記了24,000個職位空缺,是歷來最高的單月數字。這一切都說明,經濟已有起色,普羅大眾已看見了復甦的曙光。董先生成功帶領香港走過了最困難的時刻,並得到普羅市民的認同,民望評分正在上升。在行政長官帶領香港走過經濟低谷的時候,要求他引咎辭職,是不合情、不合理之舉措。在全社會皆有共識要以振興經濟為務的時候,有人本末倒置,仍大搞政治鬥爭,實乃違反民意之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