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10月10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10-10] 文匯社評:平衡樓市供求仍然是首要考慮

 行政長官董建華及多位問責官員和行政會議成員昨日與近百位商界人士包括地產商進行非正式午膳,就穩定樓市的問題交換意見。業界最為關注的,是政府會否恢復勾地,即將推出的深化穩定樓市措施有些甚麼內容。

 近來,本港樓市出現回穩復甦氣象,成交量明顯增加,樓價有所上升,市民信心回復,業界對前景的看法漸趨樂觀,希望恢復勾地的要求隨之而來。樓市的好轉,既是由於社會整體的經濟形勢向好,也是政府堅決調節供應關係的救市措施產生了效果。在樓市經過多年大幅下滑,好不容易回穩的時候,政府在樓市政策方面的取向,自然備受注目。

 贊成恢復勾地的人士,所持理由主要有兩點:一是市場有這方面的需求;二是政府財政赤字龐大,需要增加賣地收入。我們認為,是否恢復勾地,如何恢復勾地,最重要的考慮,應該是有利於保持樓市的供求平衡。由於現在推出土地,最快都要三年後才會在市場供應,而政府預計二至三年之後,樓市的供應量將趨於平衡,應該說,政府恢復勾地是可行的。不過,推出土地供應始終會對樓市構成一定的壓力,因此,政府恢復勾地必須是在有限度、有條件的情況下進行。一方面,近期只是推出興建低密度豪宅的貴價地皮,確保不會對仍然嚴重供過於求的中小型住宅市道及相關的二手樓市場構成衝擊。另一方面,政府所定底價不宜過低,而應該適當高於市價。這樣,既能保證不會賤價賣地,又不會因為地價偏低而影響人們的信心。

 應該看到,樓市回穩的局面來之不易,社會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二萬多個居屋單位閒置,鐵路沿線物業暫停發展等等,所涉及的資金數以百億計。這些損失歸根到底,都由納稅人承擔。政府、地產界乃至社會各方面都應該十分珍惜樓市供求關係的穩定,不要看到樓市剛剛開始轉好,就急於改變政策,更不能為了某一方面的利益而採取不利於樓市穩定的措施。否則,社會將付出更大的代價。

 樓市的發展從來就不是孤立進行。我們應該將樓市放在香港經濟結構轉型的大環境和粵港融合的大格局中考量,對樓市的走向有一個實事求是的評估。今天的香港,經濟結構正在轉型,房地產在整體經濟中的地位已發生改變。一般市民已不像泡沫經濟年代那樣,將房地產作為投資增值的不二法門。樓市作為投資熱點的時代已經過去。同時,香港過去與廣東地域上的相對隔離,也是造成高樓價的一個重要原因。現在,粵港經濟一體化進程正在加快。這也意味著樓市在一定程度上將趨同化。在兩地的樓價仍然相差數倍的情況下,香港樓價的上升仍然有很大的壓力。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

 我們必須明白,最終決定樓市發展的,是經濟大環境和市場的力量。政府能夠做而且應該做的,是順應經濟走勢和市場規律,採取措施,保持樓市穩定正常的發展,避免大起大落。政府即將推出的深化穩定樓市措施,也不應離開這個基本點。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