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10月1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10-11] 文匯論壇.教育改革不能大躍進

放大圖片

香港的教育體制需要改革,但要穩步進行。

梁美芬 城大法律系副教授

 回歸以來,政府提出不少大規模教育改革,包括中小學母語教學,中小學一條龍政策,允許津校轉型辦直資學校,建議大學合併等。但這些大躍進式改革引起不少爭議,也出現許多弊端,因此,教育改革宜審慎,「想三步、走一步」的態度較為合適。

教改應想三步走一步

 最近在北京聽到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先生的講話,其中特別印象深刻的是章副部長提及內地在處理教育改革,包括基礎教育、小學、中學及大學教育的問題上都非常審慎,以「想三步、走一步」的態度去進行教改,因為教育制度很重要,不能有錯,因此,要非常小心。

 內地過去二十多年來的改革成績有目共睹,其中在經濟、教育及法律改革方面尤為顯著。可以說,在各方面都採取了相當踏實的方式去進行,事實證明這種方式比「大躍進」及「文革」時代的改革更為有效、深得民心。

 其實,香港過去受的創傷也不少,我們也經歷了不少因政府好大喜功、大躍進式的改革,包括房屋政策及教育改革。可惜,當局仍然沒有學會踏實,仍是朝三暮四。

一條龍政策並不公平

 回歸以來,政府提議過不少大規模的教育改革。其中包括中小學母語教學,中小學一條龍政策,允許津校轉型為直資學校,以及建議大學合併等等。

 近年來很多中小學名校,紛紛轉為直資學校,學費昂貴。由以前政府津貼轉至幾萬學費一年,這其實是剝奪了貧苦學生考進名校的機會。正所謂「考到亦無錢讀」。

 還記得以前考升中試的年代,全港不分學校網,總之優秀的學生就可以選擇最好的中學,亦有五年免費的獎學金。但是,當年的香港教育制度只要是人才,就有機會出頭。只要讀書讀得好,就有機會讀大學。

 反觀現在政府朝令夕改的教育政策,使學子無所適從。

小學縮班與大學合併

 至於小學縮班問題,其實政府應該利用這天賜良機,趁機提高香港小學的質量。果斷地把小學原有的每班35人至40人,轉為20人一班,藉以改善教育質素,令「老師學有所用,小孩學有所成」。但政府卻好像從來沒有思考小學轉小班制的可行性。那邊廂,小學的母語教學還未弄好,政府又在強迫科大、中大合併。

 教資會主席林李翹如前陣子高調表示,科大、中大合併勢在必行。林太強調合併計劃為了未來五年、十年計劃。可能大家特別害怕這類五年、十年計劃在短視、好大喜功的情況下未見成效,便見弊端。

 本來,大學合併可以是件好事,例如先進行科系合併試點,再到學系合併試點;循序漸進才可事半功倍。

 其實,大學改革可以用很多方式,可以是漸進式,亦可以是全盤改革式。然而,若領導班子的能力不夠,判斷經常不正確的話,全盤改革對社會的危險性非常大。與其這樣,倒不如一步一步來。

 政府應該真的拿出誠意來聆聽各間大學及學生的意見,這些意見不能一律打成「保飯碗」;這除了對科大師生的侮辱外,亦盡顯高層決策者早已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師生的意見。這種辦事方式是很難服眾,且是非常危險的。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