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10月14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港聞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10-14] 沙士病人成立互助組織

放大圖片

盧女士:康復後連認路也有問題。

 【本報訊】(記者 李少文)約200名沙士康復者昨日在醫管局大樓開會,討論成立沙士病人互助組織;有與會者表示,組織的首要工作是希望聯絡所有沙士康復者。

 本港累積沙士患者人數高達1,755人,但昨日出席的康復者只有一成多。因探病而染上沙士的區先生表示,會上他們最擔心的是,沒有出席會議的1,500多人可能遇上一些問題而不願露面,希望能盡快聯絡上他們。

 區先生是瑪嘉烈醫院最後一批沙士病人,用類固醇及中藥,沒有接受利巴韋林治療,在7月初出院,現時體力已恢復8成,沒有嚴重的後遺症,並已回銀行上班2、3個星期;不過,醫生告訴他,後遺症可能遲至半年後才出現,希望如果日後真的有後遺症,互助組織能幫到自己。本身也是沙士康復者的醫管局新界東醫院聯網總監馮康和十多位自願幫忙的沙士康復者已組成互助組織的籌委會。

 不過,並非所有人均像區先生那樣幸運。在病發前駕的士的黎先生因記憶力受損,認路也出現問題,已不能再駕車,現正失業。在沙士中失去丈夫的盧女士表示她以往走路「跳跳紮」,但現在周身骨痛,多走兩步便喘氣,和黎先生一樣,她也有不能分辨方向的後遺症。

 籌委會成員之一的王先生表示,他是入境處職員,負責坐櫃位,康復後精神不好、脫髮和肩關節痛等後遺症。醫生說關節痛可能顯示病毒已進入神經線,唯一解決方法是習慣痛楚。

 除生理外,康復者在心理上也遇上不少問題,社工郭先生表示,他在康復後極易發脾氣,但在面對輔導對象時會盡量控制自己。在會上一位康復者的母親哭訴,他兒子本身有自閉症,「沙士」康復後回到庇護工場工作,但不時大叫大嚷,情緒不穩定,因為兒子不懂和其他人溝通,不知如何是好。馮康表示會跟進個案。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