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0-15] 「三中」標誌改革晉新階放大圖片
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新時期中國改革建設事業的核心內容,標誌著中國經濟體制進入一個新階段。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鍾雪冰14日電】此間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傑教授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十六屆三中全會在黨的歷史上是一次標誌性會議,標誌黨內民主發展有新的進步,標誌中國改革事業進入新階段。
歷屆「三中」具特殊意義
李忠傑教授說,近20多年來,黨的多屆三中全會都具有特殊意義,在黨的歷史上處於重要地位。十六屆三中全會也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會議,從其三項議程來看,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他分析指出,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對黨的全會做報告是黨的民主進程中的重大舉措。中央政治局所做報告是向全會匯報工作,並接受全會對政治局工作的審議、評估及建議。這種做法符合民主規則與要求,體現了黨中央委員會向黨代會負責,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負責的組織原則。
胡總帶好頭推動作用巨大
李忠傑說,一直以來,如何發展黨內民主備受各界關注,如今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帶了個好頭兒,做出了榜樣。相信各級黨組織將上行下效,這對黨的民主發展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李忠傑指出,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是一個綱領性文件。20多年來,通過深化改革開放,中國已經基本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框架,下一步將在如何完善市場經濟上做文章。此次大會明確提出了新時期中國改革建設事業的核心內容,標誌著中國經濟體制進入一個新階段。
修憲體現穩定時代性結合
談及全會對修憲的建議決定,李忠傑表示,修憲是中國政治生活的大事,中國正處於改革時期,社會生活發展快,變化大。中共中央充分意識到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憲法要做必要的、適當的修改,將十六大的精神寫入其中。因此這一建議決定有利於強化法制觀念,提高憲法意識,進一步確立憲法是根本大法的地位,體現了憲法穩定性與時代性的結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