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1-10] 「帝國」夢斷伊拉克
程畢凡 中國社科院亞太所研究員
從10月26日清晨到27日晚,巴格達及其西面費盧杰鎮連續發生8起火箭彈和自殺性汽車炸彈襲擊。這是美英聯軍佔領伊拉克以來最嚴重的事件,使全世界為之震驚。襲擊者的目標不僅有美國官員常住的拉希德飯店和警察局,甚至包括國際紅十字會駐伊總部。首輪對拉希德飯店的襲擊打死了一名美軍上校,美國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維茨,當時也下榻於該飯店幸免於難。英國一位防務專家說,這一連串襲擊預示一場「經典游擊戰」已拉開序幕。但令人齒寒的是,這是一場不惜使用殘忍的恐怖主義手段傷及無辜平民,甚至進行人道主義援助的國際機構人員的反佔領游擊戰。襲擊者失去人性的瘋狂一面,理應受到譴責。
這次襲擊事件對美國確是打擊很大。美國近來關於伊拉克安全形勢好轉的大肆宣傳,一下子成了一堆謊言。鮑威爾不得不坦承美國「對伊拉克人民抵抗的強度和持續性都估計不足」。事件對馬德里捐助國會議許多國家的出資承諾和美國爭取各國出兵的努力,都蒙上了陰影。
安全形勢不斷惡化
伊拉克的安全形勢在不斷惡化已是不爭的事實。現在襲擊佔領軍的不僅有薩達姆的追隨者和境外來的伊斯蘭「聖戰者」,而且還有日益增加的其他反佔領抵抗分子,包括原來對美國較少敵意的什葉派穆斯林。這說明,擁有超強軍力的美國可以輕易地在戰場速戰速勝,但這絕不等於可以輕易地征服這個國家。
伊拉克的局勢正在朝著布什最初預期目標相反的方向發展。美國不顧一切發動「倒薩」戰爭的主要政治目標,是要在伊拉克樹立一個西方民主的樣板,進而改造整個中東伊斯蘭世界。但是具有極大諷刺意味的是,美國佔領伊拉克半年來,原先被世俗政權的薩達姆政府壓制的什葉派原教旨主義勢力,卻大大膨脹起來。現在伊拉克許多城市賣化妝品的商店和電影院的業主整天提心吊膽,害怕遭到暴徒襲擊。許多店舖貼出通告:「姐妹們遮住你們的頭髮」。街上見不到穿短裙的女人;男人們也紛紛穿起長袍,以表示遵守教規。因此,《紐約時報》的一則報道驚呼,美國打垮薩達姆政權,受益的竟是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
美國官方說,它要等伊拉克經民主選舉建立新政府之後,才能交還主權。在這之前,當然先要修訂一部新憲法。於是,什葉派的領導人就要求憲法起草委員會的委員的遴選首先要民主化,一律普選產生。什葉派佔人口三分之二,他們想控制憲法起草委員會,搞出一部具有濃厚宗教色彩的新憲法。這是美國預想不到的。
美國已深陷泥潭
美國除了在伊拉克國內,還要在國際上和聯合國內對付反對它的非法佔領的鬥爭。陷入泥潭的美國,現在在兵力上和財政上,都難以獨自解決伊拉克的安全與重建問題。它向國際社會要錢要兵,但結果都不理想。這次馬德里捐助國會議僅籌措到330億美元,其中203億美元是美國自己掏的。雖比預想稍好些,但距離所需560億美元還相差甚遠。布什最為惱火的是,法德俄三國仍然加以抵制,既不再出錢也不出兵。它們的用意很清楚,即:結合伊國內各派勢力普遍要求美國早日交權的呼聲,逼迫美國盡早交權,以便使伊拉克重建工作透明化。當然,它們更深層的考慮是,利用有利形勢,抵制美國要建立獨霸世界的「新秩序」的企圖。
眾所周知,布什領導班子對外戰略的主要理論支柱,是所謂的「新保守主義」。其核心思想是,以單邊主義和超強軍事實力來建立美國的霸權,甚至不諱言要使美國成為一個「新帝國」。同時,它認為要消除國際恐怖主義,最根本的問題是在全世界推進美國的民主和世界觀。在布什提出的消除「邪惡軸心」和「先發制人」的戰略方針以及民主改造伊拉克和整個中東伊斯蘭世界的藍圖的背後,都可以看到這個「新保守主義」理論的作用。因此,可以說「新保守主義」就是「新帝國論」。伊拉克的無情現實,已經證明這個理論是行不通的。它使美國在世界上陷於孤立。美國的當權者應當及時反思一下,這個戰略理論是否真的符合美國的長遠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