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11月15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財經熱點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11-15] 富士直攻上海數碼沖印

放大圖片

02年中國賣出數碼相機40萬台,市場潛力龐大。

 一直通過代理商中港照相在華銷售的日本富士膠片,終於忍不住親自出馬,要與老對手柯達在數碼沖印市場上直接對壘。有消息稱,富士膠片(中國)投資公司已於上月,悄然成立了一個專門負責數碼沖印業務的部門。

 而在此前,富士膠片在中國的數碼沖印網點擴張,正是依賴於其代理商中商中港旗下的富士攝影器材有限公司(據稱,該公司經授權使用「富士」名稱,但與富士膠片之間並沒有資產紐帶)。

與柯達展開正面交鋒

 富士膠片這一看似微小的舉動,實際上意味著它將首次越過代理商,在中國數碼沖印市場與其最大的競爭對手——柯達,展開面對面的交鋒。富士膠片(中國)投資公司並未向傳媒透露該公司直接介入中國市場的戰略考慮,但該公司有關人士向媒體表示,新部門與富士攝影器材公司都在推廣同一套數碼沖印設備,兩家公司之間的業務整合才剛剛開始。

 富士此舉令到已經白熱化的中國數碼沖印市場更加熾熱。富士與柯達在中國的競爭由來已久。但四年前柯達與中國簽定的「98協議」是富士暗淡歲月的開始。該協議規定,柯達總計投入12億美元,以控股方式與廈門、無錫、汕頭三家感光企業組建合資公司,上海、天津、遼源三家企業在合資公司三年基建期內不得與其他外商合資合作,柯達為此支付中方資產轉讓費3.75億美元。

蟄伏三年蓄勢闢蹊徑

 這就意味著,三年內中國將不允許其他外商在國內投資膠卷企業,而這個外商,業內普遍認為是指柯達老對手富士。自此,在中國傳統沖印領域,曾經與對手百般鬥法的富士基本上退出競爭。

 不過,當柯達在中國「大拓疆土」之時,富士並沒有坐以待斃,它的興趣已經轉向更具前景的數碼市場。由於經濟發達區域是數碼沖印的主要消費區,富裕的上海是富士重點佈陣區域之一。

源頭上籠絡培養客源

 富士除了在上海成立中港中南有限公司,直接支持香港富士在中國的業務擴張,香港富士攝影器材則全權負責中國內地的銷售,此外,富士還在臨近上海的蘇州設立數碼機生產線,從源頭上籠絡培養客源。

 在數碼沖印店擴張速度及數碼沖印設備上,富士亦頗多大動作。借助中港照相的快圖美零售網絡,富士數碼系列得以集中銷售,而富士與上海沖印巨頭新亞集團的結盟,亦令富士較快建立連鎖沖印服務收取點。由於有香港代理商的淵源,富士在上海擅長借力,與李嘉誠旗下的美亞音像連鎖亦有類似於新亞的合作。

冀兩年滬開百沖印店

 事實上,早在去年10月份,作為富士膠片的代理商之一,富士攝影器材公司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希望用兩年的時間在上海開滿100家數碼沖印店,競爭對手柯達的目標則是這個數字的5倍。

 據悉,目前柯達在上海已擁有約300家提供數碼沖印服務的網點,吸納了不同投資金額的加盟者,按照數碼沖印設備的配置情況,這些網點可分為柯達影像店和柯達數碼旗艦店兩種,前者的投資額在25-40萬元之間,後者的投資額為80-120萬元。雖然富士膠片的「越位」上陣無疑會加快其追趕的步伐,但值得注意的是,富士所推行的沖印設備價格高達118萬元,其加盟店的目標定位是尖端數碼沖印。面對柯達這一大小通吃的強大對手,富士膠片除了在網點上大力擴張,還集中主攻數碼沖印高端市場。

富士柯達網點大鬥法

 2002年,富士在中國市場重見天日時,柯達在中國膠卷市場的佔有率已攀升至60%。與此同時,柯達在中國的加盟店數量達7000家,甚至超過了中國郵政的數量。而在1993年,柯達的店面僅有區區300家,當時富士店的數量是柯達的十倍。反攻柯達,富士選擇的突破點是新興的數碼沖印市場。雙方在網點上大鬥其法。柯達除了總投資額在100-200萬元不等的加盟計劃,還推出了引人注目的十萬元數碼寫真館。富士則力推自己特有的數碼沖印設備「魔術手」,同時定制了從90萬到170萬不等的加盟方式。

中國數碼相機年增80%

 富士與柯達你爭我鬥,看中的無非是中國數碼相機極具潛力的增長前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研究院的調查顯示,自1996年數碼相機進入中國以來,截至2001年,數碼相機已在中國售出22.5萬台,平均增長幅度超過80%。2002年中國約賣出數碼相機40萬台,但即便如此,這個數字也不過是目前中國相機保有量的1%。在廣州、北京等經濟發達城市,數碼沖印業務已佔沖印店總沖印業務收入的的15%-3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財經熱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