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11月17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讀書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11-17] 何文匯現代古人 讀書靠「死」背

放大圖片

何文匯形神俱似古代才子

圖文:鄭依依

 一篇文言文或一首古詩,一張童顏鶴髮的臉,一位溫文儒雅的學者,湊拼出何文匯清俊的讀書人形象。假如穿著的是古裝,手上拿的是紙扇,研究一般人認為艱深難懂的古典文學的何博士,就是個形神俱似的古代才子了。

古典文學 影響深遠

何 文匯,現任中文大學教務長。他自知自己的閱讀興趣與眾不同:「我小時候喜歡看的書,並不是一般同年人喜歡看的,我看的都是古老東西。」這些東西,包括家傳戶曉的《三國演義》和《西遊記》,以及較少人視之為愛好讀物的古典詩詞,和更少現代人會閱讀的古文。既非主流,為什麼何博士最初會閱讀,甚至發展成為學術研究的主題呢?

 對於現代小說,如金庸的武俠作品,年少時何文匯也曾經一度茶飯不思地沉迷,亦認為故事總是很吸引的。但對於在中三、中四時接觸的《三國演義》和《西遊記》兩大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他的印象尤其深刻,可說是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三國演義》給我很深印象。故事描述生動,當中的人和事以簡潔的語言寫來,不但活靈活現,更有著一種古典味。當然,羅貫中寫《三國》時用的是當時通俗語言,但現代看來,卻是文白混雜的文體,也算是古文的一種吧!」

挑戰難度 寫起古詩

 因為書中充滿古典風味的語言,燃起何文匯學習以古文寫作的衝動。從那時起,他在學校的作文課便嘗試以文言文寫文章。當時的同學認為,反正在英文學校唸書,中文科不合格升班也不成問題,因而對中文抱著輕視的態度,何文匯卻挑戰常人眼中的難度,而且不止於寫古文文章,更寫起古典詩詞來,當中也是因為一本書的緣故。

 「當時我看《西遊記》,書中除了引用詩詞外,作者吳承恩自己也作了不少。當時我就覺得,詩詞這種韻文,是很令人回味的表達方式,吸引了我想去學習,便試著自己去作詩填詞了。」

 為了不想寫詩出錯,何文匯找來很多詩詞格律的書來看,逐漸鑽研,終於開始了研究古典文學的興趣,更成為讀大學時的主修科目。

自小培養背誦習慣

 但有些事不是一句想學就學得來,寫古文和古詩需要的是扎實語文基礎。當時英文學校側重英語教育,老師的中文水平也不很高,何文匯學習古文古詩,原來全靠自小累積的文學修養。

 何博士說,以往學習,不論學校的老師,或是父母給他請回來的補習老師,總是給他施以背誦的訓練,因此,他自小培養了背誦習慣。「在童年的不同時期,我便背誦了不少好文章,例如《古文評注》的古文、古詩如《長恨歌》、《琵琶行》,甚至英文《聖經》,在老師要求下,都背誦出來,尤其是押韻的詩詞,特別容易,也饒有樂趣。」

 背誦把文學材料都刻印在腦海裡,要用的時候自然得心應手。因此至今何博士遇上好的詩詞和文章都會拿來背誦。當然有時背誦古文亦是痛苦的事,特別在不完全理解的情況下背書。但何博士認為,背誦的好處是無可比擬的:背誦古典文章不但有助寫作,更幫助思考,因為執著材料去想,便不會想得離題越軌。

寫詩填詞 嘗古人甘苦

 亦有人認為背誦是「讀死書」,學習要靈活理解和運用。對此,何博士認為分析、思考文章要點固然重要,但止於分析而不背誦是浪費了個人的潛能。「自小培養了小孩的背誦習慣,那麼他背誦也不是很難的事了,還可以令他有焦點的思考,不致胡思亂想。當然背誦了的材料也要經過自己思考處理,才能製作成自己的產品。孔子所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亦是同樣道理。」何博士說。

 經過何文匯製作的產品,亦同樣充滿古風。「可能天生喜歡聲韻,喜歡讀詩、讀詞,所以後來自己亦寫詩填詞,和研究古典文學。」但韻文最基本需要了解文字正確讀音。古典韻文以古音寫成,自然要略懂古聲韻才可以領略箇中佳妙。「寫詩填詞可以一嘗古人寫作的甘苦,這才可以對他們的作品產生共鳴。」何博士說。

深入淺出 介紹學問

 身處教育界,又發現今人對於文字的正確讀音不甚了了,何博士於是推動了一系列正音正讀運動,他主持的《正讀妙探顯神通》、《群星匯正音》等電視節目,把最基本但受人忽視的語文知識推廣到普羅大眾的層面。在文字層面上,他亦有豐碩的著作,不只是刻板沉悶的教科書、學術論文,更有通俗流行而又蘊涵深意的讀物如《人鬼神》、《香港詩情》、《箴言精選》等等,廣受歡迎,印刷一版再版。

 何博士說:「要吸引讀者,應該把學問深入淺出地介紹給他們,所以除了學術論文,我寫作總是求通俗、求趣味。」收視率和銷量證明了這策略是成功的,但把教育性的材料變作通俗有趣的包裝,也是一項難度吧?慣於挑戰難度的何博士勇於面對。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讀書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