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11月2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要聞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11-27] 加商會:一直覺得香港吸引

放大圖片

薛珍納看香港,比港人樂觀得多。

本報記者 麥沛天

 CEPA的最終目的是令香港經濟成功轉型。事實上,為根治結構性財赤,政府籌劃了數碼港、興建迪士尼樂園,又談過成立中藥中心等等,出盡辦法冀令香港的經濟成功轉型。兜兜轉轉,CEPA雖帶來一線曙光,但我們對香港未來的定位仍是苦無頭緒。面對龐大財赤,高企的失業率,茫茫前路,我們究竟應該如何走?

 永明金融(香港)行政總裁兼香港加拿大商會主席薛珍納(JanetDe Silva)坦言,商會和旗下的會員一直都覺得,香港跟內地都是一個具吸引力和高增長的市場。CEPA的落實,使來港投資的外商多一個優惠去開拓本港及內地市場,要令香港經濟復甦,只要特區政府能繼續維持「大市場,小政府」的方向已經足夠。

永明金融員工三年倍增

 雖然不少港人擔心正在急速發展的上海會取代香港的地位,但她就認為,「中國市場就如歐洲大陸般龐大,外商不會因為到了倫敦投資而放棄巴黎或柏林。」

 她覺得,香港擁有專業人才、優質服務、國際化網絡及完善的政策,再加上背靠中國市場的優勢,造就了一個極好的理由讓外商來投資本港的銀行、保險及金融業。她舉例,縱使近年經濟不景,但保險業市場每年仍錄得雙位數字的增長,而永明金融(香港)的員工人數,更由2000年的83人,倍增至現時的170人,而且未來仍不斷計劃擴充。本港現時93%的保險公司均來自外地,就證明了香港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

93%保險公司均為外資

 薛珍納相信,隨著人口老齡化,以及內地市場逐漸開放,保險業、強積金和基金等都有龐大的發展機會,故香港應該好好利用現時的優勢,去發展金融業務。現時失業率高企,是因為經濟轉型令部分技術北移,政府亦已舉辦再培訓計劃去解決問題。

 在外商眼中,香港擁有著優厚的條件,或許是我們未有好好把握及利用罷了。

 而且部分港人總是往壞處想:擔心港珠澳大橋落實及珠三角的融合,會令香港的物流業失去商機;擔心上海興建一個更大更好的迪士尼樂園,遊客便不再到港;擔心樓市不復甦,政府便無法做到收支平衡,但又擔心樓價上升過度,無法負擔按揭供款……

部分港人總往壞處想

 反而來港經商的薛珍納,對香港的前景都比我們樂觀:覺得港珠澳大橋及珠三角融合令交通更便利,對物流發展非常有利;「個人遊」的政策,加上05年開幕的迪士尼樂園,都利好旅遊業及零售業的發展;地產市道轉旺,經濟亦會好轉,但即使樓價停留在現水平,亦不失為好事,至少有更多人有能力置業,生活亦較之前容易負擔。

 同樣的景況,我們預見的是「危」,而別人看到的卻是「機」。是中國人居安思危,還是西方人太過樂觀?無論如何,作為當局者的香港人,聽聽旁觀者的鼓勵,肯定是一件好事。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