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11月2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要聞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11-27] 應專注建金融中心

放大圖片

繆康弘表示,外國企業看好香港的投資前景。

 對於香港未來的經濟定位,身兼瑞士信貨銀行香港分行行長及北亞洲行政總監的繆康弘(Thomas R.Meier)亦指出,香港可專注發展成金融中心。

繆康弘:基礎好人才多

 他指出,香港擁有穩建的金融基礎,又有優秀的律師、會計人才配合,而且許多外資銀行都已設立在港一段時間,故縱使上海正值急速發展,相信未來10年或20年都未能超越香港。

 身為香港瑞士商會主席的他又稱,去年流入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達530億美元,佔整個亞洲區的40%,而到了2010年,亞洲區內40%的經濟增長亦將會由內地與香港帶動,如此強勁的經濟體系,絕對足夠容納兩個金融中心。

發展高增值產業需時

 反而,要香港定位成「中國的瑞士」就並非易事。畢竟,要發展高增值、高科技產業,除了要技術及人才配合外,教育亦十分重要。雖然我們建設了科學園、數碼港,但要成功轉型為發展高科技的地區,仍然需要一段頗長的時間。

 繆康弘認為,香港的本質就如一個金融中心,應該好好利用發展。

 他覺得,龐大的赤字是經濟周期所致,而前段時間恆生指數及成交金額創下兩年新高,是因早前出現超跌而吸引了資金流入。自言為頗保守的投資者的他,亦因於股市出現超跌而決定入市。

落實CEPA設總部將增

 繆康弘相信,隨著地產市道好轉,相信經濟及失業率都會得到改善。以香港的實力而言,目前的財赤幅度尚在能夠承受的程度,不過他提醒政府要小心處理加稅事宜,避免因而嚇怕投資者。

 他強調,香港的經濟基礎仍然穩建,港人擔心上海會取代香港,以及珠三角融合令香港流失商機的想法是過分憂慮。

 他指出,廣東及珠三角是長三角以外,全球經濟增長得最快的地區(平均每年本地生產總值有10%以上的增幅),故香港必能受惠於區內的發展。

 縱使現時因CEPA而選擇來港設廠或投資的企業,暫時仍停留在已於內地設廠的港商之層面,但根據投資推廣署早前的公布,截至今年6月2日,共有5,414間海外公司在港設立地區總部、地區辦事處及當地辦事處,較去年增加547間,升幅達11.2%。

 繆康弘相信,這些數字都反映了外國企業看好香港的投資前景,以及認為落實CEPA,將會為公司帶來更大的商機而決定來港設立辦事處。

馬畋:可當亞洲醫療中心

 另外,香港美國商會會長馬畋(Frank Martin)亦不約而同地認為,香港可集中發展銀行及金融服務業。同時亦可考慮集中發展船務、物流、資訊科技及旅遊。

 經過沙士一疫,他亦覺得香港也有可能扮演亞洲醫療中心的角色。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