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12月15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港聞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12-15] 港人對心臟復康認知不足

放大圖片

劉雪婷(右三)表示,心臟復康治療可讓心臟病病人的身心發揮最大潛能。 (冼文達攝)

 【本報訊】(記者 冼文達)心臟病是香港人的「第二號殺手」。治療心臟病,除了靠手術、藥物以外,亦可透過「心臟復康療程」來避免復發,不過參與療程的心臟病病人不到7%,認知率相當低。瑪嘉烈醫院心臟科醫生劉雪婷表示,心臟病病人在手術後仍需要和疾病長期作戰,透過心臟復康療程,其身心潛能可發揮至最大,所以應為每一位有需要的病人提供服務。

去年5000人死於心臟病

 劉雪婷出席完第8屆亞太區心臟復康會議後表示,心臟血管疾病已嚴重影響香港人的生命:去年全港共有5,087人死於心臟病,3,144人死於中風,佔全年總死亡人數約20%,而每年要入院治療心臟血管疾病的病人更接近10萬,他們均有需要得到心臟康復治療。劉雪婷表示,雖然心臟復康治療的療程早於92年已引入香港,但97年首次做的調查,只有2,400多名病人接受治療,佔總入院心臟病病人5.7%,而02年所作的調查,雖有4,200多名病人接受治療,亦只佔總入院人數6.3%。劉雪婷指出,北美地區一般有3成多病人會接受心臟復康治療,證明香港病人以至醫生對治療的認知率相當低。另一方面,劉雪婷表示,有關方面所提供的資源亦不足。

藥物控制助降低死亡率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劉柱柏表示,根據多個研究顯示,病人參與心臟病復康計劃,可大大減低其復發機會,因此可節省醫療開支達25%。

 他指出,病人參與復康計劃,比只用藥物控制的死亡率低25%,復發率亦下降25%。縱然成效顯著,但病人往往基於種種原因而不參加計劃。劉柱柏說,接近三分一參與者提早退出計劃,兩成(主要是男病人)就因為工作關係而退出。

 心臟復康治療共分為4個階段,首兩階段由醫院提供,而第三及第四階段則在病人出院以後,由病人組織及社區服務機構提供,課程包括教授健康飲食、運動訓練和如何善用體力等等。但劉雪婷強調,對抗心臟病,是要靠長期戰鬥,所以呼籲醫院和社區加強合作,而私家醫護人員更可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協助病人做好預防復發工作。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