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1-16] 基因不同 染沙士機會低十倍放大圖片
(左起)中大醫學院防疫研究中心主任沈祖堯及中大醫學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副教授吳香玲出席威院SARS報告記者會。 (李志樑 攝)
【本報訊】(記者 黃錦佳)香港中文大學防疫研究中心發現,不同人體的白血球,對沙士病毒有不同的反應,導致病者的病情差異甚大。另外,中心亦發現,利用綜合沙士測試,可以使結果準確度達80%或以上。
人體白血球抗原基因(HLA)主要負責控制人體對病毒的反應,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抗原類型;亦造成對病毒不同的免疫反應。防疫研究中心研究了90名沙士病人的白血球抗原基因,並與骨髓庫內18000多個一般市民,進行比較及分析。結果發現,HLA-B0703基因的人,一旦接觸病毒,其感染沙士的機會比一般人會高出數倍。另外,如果擁有基因HLA-DRB10301的人,其感染沙士的風險,則比一般人低10倍。
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副教授吳香玲表示,上述發現解釋,為何部分人與病人經過親密接觸,但沒有感染沙士,反之一些人在短時間接觸,卻感染沙士。她又指,如有需要,當局日後可根據醫護人員的抗原基因特性,以作為分配高危工作的理據。
中心主任沈祖堯表示,上述發現有助醫學界鎖定源頭基因,有助於了解沙士的感染機制,以及改善治療沙士的方法及重整研究方向。另外,中心亦研究600名沙士病人呼吸、血液、糞便及尿液。微生物學系副教授陳基湘表示,沙士病人可以透過不同的途徑排放病毒,而在病發後不同的時段,其在血液、糞便及尿液中的病毒可以具有不同數量的病毒。他認為,日後醫院應引入一套綜合測試方法,以準確測試沙士疑似病人是否確診個案,綜合測試的準確度可達到8成。陳基湘表示,威院日後會在病人病發後的第1至第3日,先測試呼吸及血液,如病人有腹瀉病徵,則需要糞便樣本;而第4日則要呼吸、血液及糞便一同測試;第7日以後,就需要再次測試糞便及呼吸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