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3月12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財經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03-12] 甘孜謀發展助農牧民脫貧

放大圖片

堯斯丹表示,希望國家加大甘孜州基建和民族地區教育。

 【本報駐西南記者陳元國、余茂智北京消息】「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處處都透著濃濃的『親民、愛民、為民』之情,讓我們深受感動和鼓舞。尤其是對於因受自然、歷史和經濟等因素制約,社會發展程度相對低下的中國第二大藏區重要組成部分甘孜州來講,改善農牧民的生存、生產環境,努力實現農牧民持續脫貧增收,致力發展地方經濟更應該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甘孜州州長堯斯丹頗有感觸地說道。

加大基礎建設助發展

 據堯斯丹介紹,四川甘孜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邊緣,是一個以藏民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集區。這裡資源豐富,風光尤美,民族風情獨具魅力,「是中國重要的水資源庫和物種基因庫,僅以水能資源來講,可供開發的就達3065萬千瓦」。然而受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的「頸瓶」制約,經濟發展一直相對滯後;加之生存、生產環境惡劣,農牧民脫貧增收的任務十分艱巨。

 堯斯丹說:「由於經濟基礎脆弱,老百姓僅因為天災人禍而返貧的也為數眾多」。為此,此次全國「兩會」,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堯斯丹精心準備了《關於請求將甘孜州電網建設納入國債投資計劃的議案》等希望國家加大甘孜州基礎設施建設和加大民族地區教育、衛生投入的多項建議,「好的發展環境是民族地區實現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發展優勢的關鍵,也是老百姓實現脫貧和持續增收的有力保障」。

優勢資源定能引外資

 說起農牧民的生產生活,堯斯丹飽含深情,他認為,國家加大為當地財力所無法勝任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實為「輸血式」的對貧困地區的「扶貧」。「只要條件好了,甘孜優勢資源一定會為外來投資者所青睞,那麼,我們生態旅遊業、生態能源基地建設、優勢礦產業以及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都會得以突飛猛進,農牧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就會得到很大的改觀」。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經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