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5月1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服務專區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05-19] 專家講古

放大圖片

 張順光與他的部分藏品,計有相片、名信片、書、模型……

 如果你細看首日封的背面,或會發現,香港郵政特別鳴謝了鄭寶鴻及張順光二人。鄭寶鴻是本版的專欄作者,熟知香港典故;而張順光則是香港收藏家協會副會長,對香港電車素有研究。他們都是「電車通」,為是次郵票的推出,提供了不少協助。

 張順光搜集了大量電車老照片、明信片、書籍和車票。他覺得,欣賞相關珍品,不僅滿有懷舊情調,且有辨別新舊異同之趣。譬如付費方法,早期乘電車是要購票的。車票上印有各個站名,乘客登車時,售票員會在該站名上打孔,供電車公司的稽查員核查。張順光藏有一個「打孔機」,正是昔日的標準設備。後來車隊引入收費錢箱,售票員被淘汰,車票和打孔機遂成歷史陳跡。

 電車行走的地帶多屬旺區,鐵軌兩旁的景物,隨著城市發展而不停改建,所以看電車老照片,最易有滄海桑田之感慨。物是人非?此話或許錯了。人固然早已作古,景物往往也不能久存。唯有電車,還在白雲之下慢吞吞地蝸行,一如那便宜得驚人的二元車資,仍然遠低於通脹,慳得可愛。

鳴謝:香港郵政、收藏家張順光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服務專區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