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05] 「被殺」學校冀套用「寶覺模式」放大圖片
鮮魚行校長梁紀昌認為,寶覺個案使教育商業化。(資料圖片)
【本報訊】(記者 黃錦佳)寶覺小學利用「自資」方式得以「復生」,有今年同樣被殺的小學認為,此舉變相偏幫「資源豐富」的學校或辦學團體,使教育商業化;但亦有學校認為,此舉不失為「無辦法之中的辦法」,並認為,教統局應將上述方法一視同仁地套用於所有「被殺」學校。
事件反映教育商業化
教育界估計,現時開辦一班23人的小一班級最少需要40萬元。鮮魚行學校已申請「特別視學」,該校校長梁紀昌表示,事件使教育「商業化」,寶覺小學的做法是「用錢買時間」,有關經費對一些財力貧乏的學校或辦學團體,是一個沉重的負擔。他認為,「香港是一個公義社會」,政府不應用「資源」去衡量學校是否擁有辦學權。
不過,僑所公立學校校長馮淑楷則指出,如果教統局能夠確保於05/06年可以返回中央小一派位機制,學校自資1年過渡期費用,亦實屬合理。他解釋,現時「復生」方案中,即使學校成功合併、或成功通過特別視學「翻生」,亦要待05/06學年方可再度招生。在1年「真空期」內,學校只會流失更多學生。
校長希望「自決命運」
馮淑楷又表示,雖然變相「以錢買時間」,並使資源充裕的辦學團體或學校,在收生權上佔盡優勢;對於一些不想參加特別視學,或與其他學校合併的「被殺小學」,自資開辦小一是一個可行方法,讓「被殺」學校自決未來路向,而毋須「強迫被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