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20] 學習對症下藥 互建朋友關係
本報記者 聶曉輝
常言道:「天下無不是之父母」,鍾劍華則認為社會上的確有很多不是之父母,這主要與現代父母工作忙及壓力大有關。他指香港社會過於成就取向,現今的父母都放很多的時間於工作,特別是一些低下階層的父母,更加難於抽時間陪伴子女,更遑論可以深入地了解他們?
至於父親節與母親節受重視之程度有天壤之別這問題,他認為,這是基於社會文化比較鼓勵女性,人們對母親的感性表達也比較自然,男性方面則顧忌較多、忌諱較大,好像兒子擁著媽媽來親吻是輕鬆平常,但換了是爸爸則顯得有點兒怪--這是社會「約定俗成」的一個好例子,很難改變過來。
埋頭工作 影響親子
展望將來,他認為,因時代不同,過往「嚴父」的形象逐漸受到轉變,變得較為「平等」,親子關係固然要靠雙方共同維繫,但作為父親的更要學習適應彼此變為朋友的關係。此外,父母更要學習怎樣因應子女不同的性格而對症下藥。
鍾劍華又說,他仍為社工、未當父親時,隨時可以說出三、四套教子女的理論,現在則不能,因為要視乎特定之處境作出應變,又要作出一定程度的妥協,委實不易為。他又指,身邊不少朋友因工作的關係,陪子女的時間比較少,而這正是影響親職及親子關係的一大因素,不得不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