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8月22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要聞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08-22] 鄧公兩論斷 開黨內監督先河

放大圖片

 內地著名制度反腐專家李永忠。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劉越山21日電】隨著鄧公百年誕辰紀念日的到來,內地著名制度反腐專家李永忠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透露,對於黨內制度監督,鄧公曾有兩個「最重要」的論斷,可以說,鄧公是倡導黨內制度監督的第一人。

 李永忠說,中共今年有了第一部黨內監督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這是中共制度反腐,制度建黨的一件大事,是中共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此時此刻,他想起鄧小平關於加強黨內監督的兩個「最重要」的著名論斷。一是1962年鄧小平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對領導人最重要的監督來自黨委會本身」;二是1980年8月1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最重要的是要有專門的機構進行鐵面無私的監督檢查」。

機制使監督成效有限

 李永忠坦言,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改革的深化,黨內監督體制和監督機制卻未能同步推進。「專門的機構」在維護黨紀、端正黨風中受到不少制約和限制;由於機制的緣故,「鐵面無私的監督檢查」常常停留於文件和理論,很難付諸行動和實踐。從中共的建設實際看,反覆演示著這樣一種反差——紀檢機關的地位與任務不相符、職責與權力不相合、工作與中共自身和群眾的要求不相稱。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人民群眾過去是對腐敗分子不滿,而近些年來逐漸對反腐敗的職能機關和部門產生不滿。

總結教訓時方法有誤

 李永忠舉例說明,從改革開放之初槍斃海豐縣委書記王仲,到近年來對江西省副省長胡長清、人大副委員長成克傑處以死刑,如此嚴重的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幹部腐敗案件,並未引起中共全黨應有的警覺。總結教訓時多是從個人的思想、品質、行為上去查找原因,絕少從黨的領導制度、組織制度,黨的民主集中制,黨內民主、班子建設,以及黨內監督體制、監督機制等方面去研究問題。因而總結教訓很不深刻,問責行動很不嚴肅,致使無數只「亡羊」也沒能推進「補牢」工作具體並迅速的展開。

五不良狀況沒有改變

 李永忠指出,雖然中共近年來加大反腐力度,但是「黨委的權力又往往集中於幾個書記,特別是集中於第一書記」的狀況沒有改變;「民主集中制還沒有成為嚴格的制度」的狀況沒有改變;「黨的一元化領導,往往因此而變成了個人領導」的狀況沒有改變;「很少強調必要的分權」、「很少反對個人過分集權」的狀況沒有改變;「全國各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這個問題」的狀況也沒有改變。

循鄧公思路解決問題

 李永忠說,過去發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他認為,只要中國因循鄧小平關於加強黨內監督的兩個「最重要」的思路,不斷強化黨內監督機制建設,就能認真而不是敷衍地,有章法而不是無章法地解決自身的腐敗問題。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