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10月1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熱點追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10-19] 美國「石油訛詐」 中國如何招架?

放大圖片

 近日,紐約油市再創歷史新高,達到了令人瞠目的每桶55美元的水平。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炮製的「中國禍水論」又借石油問題有了新的表現。一種論調認為,中國是抬高國際油價的主要因素;中國的經濟增長和石油儲備導致很多國家不得不接受高油價。然而,綜合國內外多數專家的看法,國際油價上漲是多種因素導致的,中國不是導致國際油價上漲的主要因素。

對於新的石油危機對中國產生的影響,據《經濟參考報》報道,有關專家對此持謹慎樂觀態度。但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油價的不斷上漲給中國所帶來的真正危機在於,中國可能正面臨一場在劫難逃的「石油訛詐」。

欲迫使人民幣升值

 對此,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對於西方石油消費國來講,將中國列為油價上漲的「罪魁」之一,不僅可以有效地轉移國內民眾對於政府控制油價乏力的指摘,更能從政治與經濟兩方面,實現「訛詐」中國的目的。

 據介紹,隨著伊拉克形勢的惡化,「中國應為國際油價上漲負責」的言論首先從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中傳出。這顯然表明,美國在大選期間,有急於轉移選民注意力的用心。而在經濟上,迫使人民幣升值,一直是西方國家抑制中國出口強勢、復甦本國經濟的既定目標。此次油價上漲,正好給了這些國家說服中國改變現行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最好理由。在他們看來,中國迫於石油進口費用的高漲,最終將向西方做出人民幣匯率制度方面的讓步。

 與此同時,也有分析人士認為,西方國家在實施「訛詐」中國險惡用心的同時,也意慾延緩、打亂以中國為主的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是其遏制中國戰略的一步棋。

 當前,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和消費者,而且美國具有政治、經濟的、國際的、國內的種種手段來抑制油價飛漲,如向中東國家施壓、動用戰略儲備、開啟封存油井等,但目前情況來看美國似乎在「坐視」油價上漲,這不能不讓人感到其中「大有文章」。

遏制中國經濟發展

 中石化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指出,現在石油圈內已經有人推測,國際油價上漲可能是美國遏制中國戰略的一部分。因為由於美國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的調整,油價的上漲對其本國的影響已經大大小於當年兩次石油危機時期;而中國卻處在由經濟增長帶動的石油需求的增長期。同時,雖然美國消費者在高油價時期受到了損失,可美國的大公司在全球從事石油開採,這筆損失又從其海外業務中得到了一定補償。所以說,高油價對美國影響不大,但對中國卻影響很大。不能不警惕西方大國借高油價遏制中國發展的可能性。

 大部分內地專家都認為,不管當前的所謂「中國禍水論」是出於無知還是另有陰謀,也不管西方大國對當前油價上漲有什麼政治企圖,對於中國來說,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也許更加重要。

國際投機分子推高油價

 據《經濟導報》報道,多數觀察家認為,意外風險和地緣政治等是構成石油市場動盪不安的主要因素,但在不被視為石油業一部分的地方—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紀公司和其他金融玩家借助這些消極的因素給石油市場帶來劇增的壓力。

 資料顯示,在2002-2004年上半年間,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基金石油多頭部位與WTI(美國西得州中級原油)價格走勢之間存在著極高的相關性。基金持有的石油多頭居於高位,WTI的價格就高;基金持有的石油多頭居於低位,WTI的價格就走低。自2002年下半年以來,基金持倉量曾四度超過1.5億桶。而今年8月下旬油價處於歷史高位時,投機資金持有的淨多頭達到了歷史高位。

借國際事件炒作

 分析人士指出,就像2000年年初的納斯達克,今天的石油市場陷入了典型的投機熱。今年3月11日的馬德里爆炸案讓以對沖基金為首的華爾街賭徒們聞到了來自石油的銅臭味,而5月底發生在沙特的針對石油公司的人質事件,更使得他們確信恐怖組織對於世界的威脅絕不是孤立的偶然事件。而此間尤科斯石油公司停產的消息更是給了他們大肆做多的藉口,在3月份,基金的淨持倉量一直在80000手的近年高點徘徊。在投機資本的推動下,原油期貨價格也從2003年年底的不到30美元一路攀升至42美元附近。

 在國際力量的呼籲下,6月OPEC成員國「盛情難卻」作出了增產方案。迫於國際形勢的壓力,投機者們順勢減持了多頭部分頭寸,油價因此在暴跌五個交易日之後才於37.2美元位置站穩。不過6月28日伊拉克政權的提前移交,使其再度下跌並擊破原先整理平台下限至35.66美元。就在市場一片看空聲中,油價在6月30日反彈,並於7月1日繼續強勁上揚,兩日間戲劇性地暴漲了3.08美元,市場猛然間做了一個V形反轉,將空頭一網打盡。

 在這次較量之後,基金又巧妙地利用價格回落到37.6美元的關鍵支持位鞏固陣地,並發起了新一輪的衝鋒,與此同時,自7月以來伊拉克不斷傳來的爆炸聲更是「火上澆油」,至8月19日油價再次一度到達49.4美元。9月21日,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最新統計表明,基金的倉位短期之內較一周前增加了一倍。在得到增持的情況下,投機者們終於將石油期貨價格推上了50美元的高峰。

高油價 中國首蒙其害

 同國際上多數國家一樣,油價的高漲使中國的相關產業受到極大衝擊,使GDP增長數字有所下降。據《經濟參考報》報道,近期國際市場油價的大幅攀升,直接衝擊了中國的原油供、銷鏈條。根據摩根斯坦利的估算,國際原油價格(布倫特原油價格)每上漲1美元/桶,中國的GDP將損失0.06%。

企業生產成本勢增加

 專家指出,作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國際油價持續上升已經使中國成了最大的受害者。能源成本高加大了中國經濟通貨膨脹的壓力,使一些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加、產品價格上升、企業利潤空間縮小、競爭力削弱,直接增加了消費者的負擔,並將最終導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亞洲首席經濟師陶冬就在最近一份分析報告中指出,中國將成為國際高油價最大的承受者。

 根據國際能源機構6月初發表的《高油價對全球經濟影響的分析》報告說,如果油價從每桶25美元上漲到35美元並保持下去,頭兩年內經合組織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將下降0.4個百分點,通貨膨脹率將上升0.5個百分點。

 高油價對進口石油的發展中國家的打擊更嚴重。如果油價每桶上漲10美元,亞洲經濟增長率將下降0.8個百分點,由於中國是東亞經濟增長率最高的國家,全球石油價格上漲對中國的影響顯然不會低於以上測算。

將導致300億美元逆差

 若以今年平均每桶原油價格為37至38美元,中國全年進口原油為1.2億噸,折合約8.8億桶來估算,由於國際原油價格高,將直接導致中國全年外匯損失達到88億美元。今年中國僅原油一種產品的進口就將造成3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高油價將拖累中國GDP下降0.7至0.8個百分點。

眾多因素推高油價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對於油價的上漲,德國石油問題專家馬迪斯認為,當前石油價格上漲受諸多因素影響:

 第一,伊拉克局勢不穩定,石油設施不斷遭到破壞。

 第二,沙特阿拉伯近幾個月來發生的恐怖襲擊使人擔心其石油出口供應會受到干擾。

 第三,俄羅斯的尤科斯事件對世界石油價格上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第四,最近一個時期以來,西非地區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尼日利亞罷工頻發,綁架公司員工、非法切割輸油管道、縱火等破壞活動也時有發生,導致一些公司被迫停止了石油開採。

 第五,在石油供應緊張的同時,各國需求不斷攀升。當前世界經濟面臨深刻的結構性調整,發達國家經濟增長遲緩,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強勁,這導致發達國家諸多產業向廣大發展中國家轉移,進而推動這些國家對石油等自然資源的需求上升。

 有關分析人士認為,除此之外,國際市場原油價格飆升的主要原因,是生產與消費的矛盾、地緣政治危機的綜合影響以及謠言和投機炒作的結果,尤其投機是當前油價高漲的一個重要原因。

 中石油集團經濟和信息研究中心單衛國認為,在供求關係沒有發生重大變動的情況下,油市動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場投機造成的。國際油價與非商業交易商的倉位頭寸有很大的關聯,自去年11月以來美國紐約期貨交易所的投機交易一直是多頭大於空頭,致使油價居高不下。

中國儲備剛起步 非貴油「罪魁」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有言論認為,中國搞石油戰略儲備會將國際油價每桶拉高20多美元。但中國國務院國資委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白津夫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這是無稽之談。因為中國石油戰略儲備當前仍然處在剛剛起步的階段,中國政府不到一年前才正式宣布要建立石油戰略儲備,此後組建機構、制定方案等工作到前一段才剛剛結束,油庫建設也剛剛起步,位於中國浙江的第一個石油戰略儲備油庫要到明年才能竣工使用,距離真正到國際上大批量地買油搞儲備還有相當長一段路要走。從另一個角度說,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國際油價是起伏不定的,中國在如此高的價位進行戰略儲備,不符合中國的利益。

 白津夫說,「從當前的情況看,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國際石油供應中斷是不可能的,中國對建立自己的石油戰略儲備具有充分的耐心,會等到合適的價位再購入的。所謂中國建立儲備拉高國際油價,純粹是天方夜譚。」

02十大石油消費國美國居首

 國家 石油消耗量(每日百萬桶計)

 美國     20.0

 中國     5.6

 日本     5.4

 德國     2.6

 俄羅斯    2.6

 印度     2.2

 韓國     2.2

 加拿大    2.2

 巴西     2.1

 法國     2.1

 墨西哥    2.1

 (資料來源: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熱點追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