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11月3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人物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11-03] 簡悅威 從一而終解密碼

放大圖片

符小波

 地中海貧血症的患者,骨瘦如柴,腹部隆起,需定時輸血,嚴重者會死亡。

 地中海貧血症是先天病,但長久以來都沒有簡易的預測方法,也難以及早避免、控制、或治療。

 既是遺傳病,便在遺傳密碼中找答案,研究這個病的專家簡悅威身任中、英、美等多國科學院的院士,是全世界第一個用DNA診斷疾病的醫學家。

 簡悅威的研究,是首次鑑定出單核甘酸多態性,為研究遺傳病學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造福無數嬰兒,也為他帶來了有「東方諾貝爾獎」之稱的「邵逸夫醫學及生命科學獎」。

 今年九月,簡悅威回港領獎,然後又匆匆返回美國繼續他的研究。

 如今,課題已進入應用階段,只需應用簡悅威發明的簡單檢查辦法,就能在嬰兒出生時診斷出是否罹患這一絕症;展望未來,基因治療將是最徹底的治法,讓地中海貧血病的患者永遠脫離病魔的折磨。

求學不依常規

 簡悅威的成就,有目共睹,而世界性的貢獻,源自日治時代的香港。

 出身世家的簡悅威,父親是東亞銀行創辦人簡東浦,日佔時期停學在家,聘請私人老師上門教授,戰後即進香港華仁書院,於一九五二年畢業。他的兄姊中,有的做生意,有從事銀行、保險、律師,於是他就在父親的吩咐下選了醫科,一九五八年內外全科醫學士畢業時,年僅廿二歲。

 但一生都在父親安排下走的簡悅威,這時卻毅然選了不正規的一條路。

 「按照傳統的路子,我應赴英深造,拿皇家醫學院院士。」他說,「然後再回香港開業,這條路既穩當,又掙錢。」

 但心裡的求知慾,迫使他衝出常規的框框。在米克法茲恩和達安輝兩位教授的影響下,他選擇赴美研究血液學,在布萊姆醫院加德納研究室,開始一生不倦的醫學研究。

夭折嬰兒 引發研究

 後來在蒙特利爾的一次會診中,簡悅威遇到一個尚未足月嬰兒,因嚴重貧血而夭折,令他想到甲型地中海貧血症,而那時人們對這種病所知甚少,他感到追蹤下去會很有意思。

 透過剖析不同的地中海貧血症的蛋白質合成,發現這類地中海貧血症的病人都缺失α-珠蛋白,是首次發現人類某種疾病源自基因缺失。稍後,基因測試首次用於人體症狀診斷。

 再研究下去,一理通百理明,一些致病的基因突變便可以深測得到,基因診斷學正式確立。

 現在簡悅威的研究進入應用階段,嘗試用母體內的胎兒細胞診斷其狀況,並探索利用遺傳學的手段,治療貧血病以至其他遺傳病。

無意出任港大校長

 近年幾間大學都禮聘海外的著名華人學者當校長,以簡悅威的成就,自然也受到注意。

 港大曾先後兩次考慮聘請簡悅威出任校長,一次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一次是一九九四年。不過,若今天再獲邀出任港大校長,他也不會去了。

 「當大學校長起碼要十年才能幹出成績,但十年後,天知道我的身體會怎樣?」

 他寧可在美國加州大學主持一間實驗室,手下不過十七人,但幹的是老本行,一切易於掌握,而且上了軌道,成果較有保證。

 這也許就是一個科學家的選擇吧。在選定的範圍中努力,從一而終,不會好高騖遠。正如簡悅威在事業的初期,已選定了血液學,心無旁騖,然後愈鑽愈深。

 今年回顧奮鬥過程,簡悅威只輕描淡寫地說,「路,就是這麼走過來了,沒甚麼特別。」當然,沒有人會相信一個世界級的學者會是「就這麼走過來了」;這除了是謙虛,也是一種深刻的人生態度的反映。

苦幹視作等閒

 美國科學界一方面資源豐富,一方面又競爭激烈。創業之初,他和資深技術員杜茲以及一位新聘的助手,三人屢敗屢戰,為基金會的撥款埋頭苦幹,不分晝夜,杜茲更是終生未婚。這些,就是他口中的「沒甚麼特別」。

 他的輕描淡寫,正正是將種種艱辛視作正常,從沒想過放棄,從一而終的,正是這份態度。除了天賦和後天努力,他一以貫之的人生態度,正是成功之道。

學術人生 視為歸宿

 簡悅威在布萊姆醫院還找到人生的另一歸宿。

 「上班的第一天就遇到了麗莫洛小姐……共事兩年後,我和她開始約會,一九六四年,我們在波士頓結婚。」

 這位麗莫洛小姐,就是今年剛好結合了四十載的簡悅威夫人。

 果然是科學家,一見鍾情然後從一而終,就如當年他對醫學研究,對血液學,對基因診斷這門專業。專心致志,努力不懈,不言放棄,原來是人生之道、成功之匙。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人物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