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11月7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港聞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11-07] 標靶治療 提高肺癌患者存活率

放大圖片

 莫樹錦(左一)利用由Prof.Janne(右一)發明的肺癌標靶治療技術,研究新化療藥物對特定病人的效益;左二起為麥龍詩迪、陳德章和嚴秉泉。(羅瑩芝 攝)

 【本報訊】(記者 羅瑩芝)肺癌之所以成為本港癌症頭號殺手,是由於過往各種肺癌治療方法的效果均欠理想,以致每年有多達3,500名市民因而喪命。中文大學與外國的腫瘤科專家發現,非吸煙的肺癌患者較常出現皮層因子激變(EGFR mutation),這類患者對新化療藥物明顯有較理想反應,自此發展出「標靶治療」技術,以基因變異來決定用藥,而不再依循以往「有殺錯冇過放」的治療方針。

發展自非吸煙患者治療

 香港癌症研究所昨日舉行一連兩天的第10屆科學會議,主題是肺癌的診斷和治療,講者為美國哈佛大學Dana-Farber癌症學院助理教授Pasi Janne、亞洲反吸煙諮詢所總監麥龍詩迪教授等;前者剛於今年4月發表肺癌細胞基因突變的研究結果,指出患者若有皮層因子激變,對化療藥物「益患適(IRESSA)」會有較良好反應。

患者有皮層因子激變

 中大臨床腫瘤學系教授莫樹錦闡述於今年6至9月,他與西班牙專家共同進行了有關皮層因子激變和用藥研究,共有32名亞洲(半數來自香港)和36名歐洲肺癌病人參與研究,結果發現19人有皮層因子激變,當中68%為非吸煙者,用藥後,84%(16人)體內腫瘤縮小了1半以上;相比沒有皮層因子激變的患者,則只有18%是非吸煙者,對「益患適」有良好反應亦僅得14%。

對「益患適」藥反應佳

 莫樹錦謂自今年4月,專家陸續在肺癌細胞內發現各種基因突變,相信未來會有藥物針對不同情況而發揮療效。臨床腫瘤學系系主任補充,這種標靶治療將會取代以往「有殺錯冇放過」的治療方法,相信可以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

未來將針對基因施藥

 除此,中大外科學系心胸外科主任嚴秉泉表示,研究顯示傳統的開胸手術的確較微創手術對身體免疫系統有負面影響。

 他闡明,傳統肺癌切除手術需要擘開肋骨,令胸膛的骨骼和關節嚴重受創,最終影響身體免疫系統,令免疫能力大幅下降。他指除了早期患者外,所有肺癌患者都必須接受手術、化療和電療的綜合治療;而根據過往經驗,約有4成肺癌患者因為身體情況太差而無法完成整個綜合治療,因而認為肺癌患者較適宜進行微創手術。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