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11月8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讀書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11-08] 邱立本讀書探求「美」

放大圖片

戴 萍

 敏銳的新聞觸覺,充滿文化思辯與文學色彩,它是《亞洲週刊》總編輯邱立本的化身。

 約邱立本訪問,在演奏著音樂的環境中,筆者嫌吵,他說:「為甚麼呢,我就可以在任何環境下讀書的。」

 不僅如此,拿起一本書可以從中間或尾段開始讀,可以幾本書一起讀,通宵達旦地讀,逢年過節常將自己關在居處讀,中英文對照地讀。那文字思想是融入了他的氣質中的,他的氣質也正是他所辦的雜誌的氣質:自信儒雅。「公共知識分子」是他提及的自身位置,「公共知識分子是在公共領域要發言,如薩義德說:在權貴面前要講真話。知識本身是一種權力,不是指你在法庭上宣佈判決書或做一大壩工程就是知識分子,它需要你有道德感,對事物做出訴諸良心的判斷。要像《皇帝的新衣》中三歲小孩子,指出皇帝裸體的真相。」

 「而知識分子唯一的武器是讀書。」他說。

一環緊扣一環讀書

 他說話的音調也是透出消化了各路知識的清潤自如的,歷史、文學、文化、軍事、科學等等,統統在他身上匯集著,「看不同的書,有一個比較研究的角度,一環緊扣一環。」他說:「譬如,對雷達研究便牽涉到二戰歷史,進而是二戰文學。很多人以為二戰只是靠原子彈勝利的,沒錯,原子彈很重要,但在它之前,雷達很重要。還有美軍偵破日軍的密碼,靠的是甚麼?數學,有一個規律在裡面。」

 為甚麼對各路知識都興致盎然呢?「基礎的東西都是一樣的,不外乎探索真理。美國有一個科學哲學家Thomas Kuhn寫了一本書:《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講科學結構的每一次革命都是典範式轉移,多是方法學問題。不同方法學如戴不同有色眼鏡看事物,結果不同。」

 邱立本並下一判語:「所以,讀書其實是尋找真相,過程中發現美。」

 它牽涉到倫理道德,「倫理道德在中國歷史是有很多灰色地帶的,有時侯,一個人以為自己做了好事,其實是壞事,做壞事客觀上起了很好的作用,這倫理道德要從多角度研究,就產生了哲學的問題,多層次問題。你對歷史人物要有一個較同情的理解。莎士比亞《王子復仇記中》哈姆雷特說:to be or not to be,表現了人性。價值經常是相對的。」

 總有需要堅持的人文主義立場,如保護弱勢群體,如在雜誌將被爭議的人士選為「風雲人物」,從而表達道德宣言。

 還有美,也是讀書探求所在。「文學有一種美感,使感情升華。」

 體現在辦刊中,他就盡量讓它展現中文文字的風采。

 「讀文學有一重要之處是豐富你的想像力,令創造性更強。譬如,我寫文章,總是講人家沒講過的事。當全世界都在做同一題目,你有甚麼創意去表達?這是考驗,像徵文比賽。新聞訓練也要跟文學結合。文學重視的是:你怎樣用不同方式敘述一個事情。新聞記者有文學功底的就表達得有味道一些。」

兩套思維系統

糅和在一起

 大談文學的邱立本,卻是台灣政治大學經濟學出身。至於經濟學及其它社會科學,他也有一套思維系統包容。據他說,自己就像掃描器一樣,讀哪一類書,就調到哪個頻道,何況,社會科學訓練令人超越文學的局限性,「文學讀多了,人會變得情緒化或沉迷在一種氛圍裡,不能夠跳開來客觀地看事物因果關係,社會科學訓練就是培養一種冷的力量,社會上人際的關係,不同思維模式與行為模式,背後力量是甚麼,有很多規律,爭議,論述,走進另外一個視野看人際關係和自己,蠻棒的。」

 邱立本曾經留學及工作於美國17年,承認美國文化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頗深。近年,他逢人就推薦《黃河青山》,美裔華人歷史學家黃仁宇所著,這本用西方現代文化觀分析中國歷史的書,像手電筒一樣照亮了他思維的某一角落。「為甚麼中國近百年發展如此痛苦?不搞現代化?《黃河青山》指出一種結構上的缺陷,中國人缺乏數字管理能力。中國作為泛道德社會,有很多價值判斷,中國人總是說:應該這樣應該那樣,卻沒把事物過程弄清楚。」

 說話中不停帶著「應該」、「要」等教誨式判斷詞的邱立本,顯然,有一套雄壯的知識系統,通過他發號施令。

 歷史感與從事新聞業也是關連的,「今日的新聞就是明日的歷史,你要不斷思考,將新聞洞察力化為歷史智慧。」他說。

問題意識很重要

 思考,是讀書至關重要的一環,邱立本以自己的經驗說:文字世界或人文世界有一條秘密的通道,要走進它,用洞察力,要保持警惕,有一種問題意識,每看完一本書都要思考有沒有道理,自己能認同多少,它用甚麼方式表達,表達了甚麼,過程中你與作者及書的對話是怎樣的,「這是知識分子的思考。」

 因而,當他每天走向辦公室,是幸福的,這一份工作,對於他來說,不僅是職業,更是一種使命感(vocation)或事業(career),一套知識分子的理想便從中得以落實。

 讀書,除解決問題,另有一點是令人快樂。邱立本說,這時他和筆者走到海邊,順便又說了一句詩話:「這種快樂像秋天的夜空一樣玲瓏剔透,像海風吹來,讀書的智慧的風,讓人精神為之一振,是吧。」

 確實,知識的海洋就在身邊沸騰。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讀書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