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11月20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熱點追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11-20] 中國柔力 折服鄰邦

放大圖片

 在中國延綿22,000公里邊界上,與之接壤的14個國家已逐漸投向區內這個新崛起強國的懷抱。中國毗鄰的國家亦正接受中國崛起的新局面,即是中國遞增的影響力穿過接壤的邊境,更將威望延伸至華盛頓、柏林以及堪培拉。時至今日,各國與中國的經濟不斷融合增大了中國的「軟力量」,中國不用使出「經濟牌」及「軍事牌」便能拉攏及說服鄰國達成自己的目標。

 現時,北京政府最主要的目標就是經濟增長及創造職位,而向鄰國出口貨品及贏得建築工程合約都有助達成中國的目標,若中國能染指俄羅斯、哈薩克及蒙古等國家的石油、天然氣及鐵礦等重點資源,那將更是如虎添翼。

 新加坡南洋大學防守及戰略研究中心高級學者李南(譯音)表示:「強調『軟力量』切合中國提供安穩周邊環境的目標,從而協助經濟發展。若想發展經濟,你不能容忍邊境局勢緊張,穩定是最重要的。」 香港《遠東經濟評論》

青年留學中國成時尚

 隨著中國經濟起飛,中國正在取代美國成為對東南亞最有吸引力的國家,東南亞的年輕人把到中國留學作為時尚。

 美國前外交家和學界人士稱,美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正在走下坡路,中國成為區內冒升的新星。中國經濟的飛速增長讓人覺得二十一世紀可能是中國的天下。

「中國就是未來」

 新加坡政府原來一直提供獎學金把最優秀的學生送往美國和英國的頂尖大學學習,現在他們開始提供去中國和印度留學的獎學金。一名剛剛從北京學習中文返回新加坡的學生對《紐約時報》表示,過去有美國經歷很重要,但現在有中國經歷一點也不遜於有美國背景。一名在中國留學的泰國商人兒子說,中國就是未來,而不是美國。「未來數年美國仍是第一,但很快便是中國。」

 泰國清邁大學國際事務副主席說:「美國正失勢,這就是現實,這裡的人只顧著談論中國和經濟,現在對民主漠不關心。」

上海成「亞洲曼哈頓」

 美國「9.11」恐襲後收緊簽證發放,東南亞人轉而看好中國。原來一心希望孩子到美國接受教育的東南亞家庭開始認識到去中國可能是更實用的選擇。比如馬來西亞在過去30年一直以英語教學為重,但現在學生們紛紛湧入有華文教學的學校。再如印尼,其政府高官中原來有不少曾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受過教育,但在新一代年輕人中留學中國成為時尚。

中國文化傳遍世界

 去年有2,563名印尼學生拿到了去中國學習的簽證,比前一年提高了51%。相比之下,去年只有1,333名印尼學生獲得美國學習的簽證,較2000年下跌了80%。隨著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中國在亞洲的形象呈明顯提升趨勢,新一代的亞洲人把上海看作新的曼哈頓。

 另外,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同時,美國國務院大幅削減在東南亞的美語教育中心。除了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已經全天候二十四小時向世界播報中國欣欣向榮的大好形勢外,中國中央電視台節目也將中國的文化和娛樂性訊息用英語傳遞到全世界,。 (美國《紐約時報》)

邊境和睦 邊貿大增

 中國在90年代與鄰國簽訂連串的邊界協議,成了近年中國與鄰國貿易興旺的基石。

 中國幾乎跟世界上所有國家的貿易都愈來愈頻繁,瑞士銀行證券公司首席亞洲經濟師安德森的報告顯示,中國過去3年的國際貿易額每年都以平均28%高速增長,中國在與其他國家的雙邊貿易中亦奪得更大的份額。

 據世界銀行的報告顯示,在80年代後期,蒙古的經濟被前蘇聯壟斷,蒙古95%的出口都是運往前蘇聯及東歐國家。中國是蒙古最大的投資者以及最大的貿易夥伴。以美元計,今年首半年蒙古接近60%的出口都是運到中國,中國貨品亦佔蒙古入口的27%。

 不止是蒙古,中國鄰近國家與中國的雙邊貿易亦高速增長,根據中國官方公布的數字,中國在今年首8個月出口印度的貨品總值比去年同期暴漲7成,入口的數字則增長1倍,中國出口越南的貨品亦上升兩成,出口哈薩克的貨品則大增63%,來自上述兩國的入口則分別上升80%及63%。俄國外交官員表示,中俄貿易將在本年達到破紀錄的200億美元(1,560億港元),預計在2010年底前將會「翻兩番」至800億美元(6,200億港元)。

衍生戰略利益 助破「東突」

 緊密的貿易關係亦有助發展其他更實質的連繫,例如中國正落力游說俄羅斯及哈薩克鋪設輸華的石油及天然氣管以及希望興建通往俄羅斯、蒙古及緬甸的鐵路。同時,中國有計劃改善湄公河航道,令較大的船隻都能從中國南部省份雲南經過老撾直達下游的泰國,越南至雲南及廣西省的鐵路亦會修建。另外,中國還可從中得到戰略利益,其中包括打擊東突分離主義分子,以及有助穩定西藏局勢。

 中國與鄰國的雙邊貿易正推動興建以上基建計劃。俄羅斯、蒙古及哈薩克的地底都蘊藏著中國極之需要的石油、天然氣、鐵礦、銅及其他資源。

 印度及東南亞國家亦為中國貨品提供了一個龐大的市場,可謂各取所需,互惠互利。

中美爭打「反恐牌」

 除了經濟利益外,中國政府亦希望將其影響力延伸到鄰邦以達到政治目的,中國得到鄰國的幫助成功打擊東突及藏獨分子。

 但中國的崛起亦不是無風無浪,美國現時正與包括印度在內的幾個亞洲國家建立緊密關係,另外,華府亦以反恐戰為名,恢復與巴基斯坦的聯繫,並在烏玆別克接近阿富汗的邊境設立了一個大型空軍基地。

 北京政府現時亦致力推動上海合作組織,希望聯合俄羅斯及中亞國家抗衡美國的勢力。新加坡南洋大學防守及戰略研究中心高級學者李南表示:「中國透過今年8月跟巴基斯坦的軍事演習及上海合作組織慢慢削弱美國的影響力。」

 對華府來說,獨立、民主的蒙古在中國與俄羅斯之間佔有戰略位置。美軍協助及武裝蒙古軍隊,蒙古軍方也有派出小隊到伊拉克。蒙古更受美國國防官員高度關注,美國今年多次派員到訪蒙古。在今年1月北京的記者會,美國副國務卿阿米蒂奇稱讚蒙古當局,積極與美國建立強大的防衛關係以及為美國攻阿、攻伊的反恐戰出力。

雖有舊紛爭 攜手謀新利

 在冷戰時期和中俄關係惡化期間,中國的鄰邦大多互相敵視、互相猜疑。時至現在,中國及鄰國仍在處理以往敵對的局面所遺下的「後遺症」,不過,其中的進展有時也是出人意料的,就在今年10月中,中俄終於解決了最後的邊界糾紛,雖然最終的邊界定案無人知曉,但總算在延綿2,300公里的接壤邊界上重新訂出雙方邊界,免卻不少紛爭。

 然而,傳統國與國之間的猜疑仍舊揮之不去,中國與印度及越南有土地糾紛;與越南、菲律賓及日本有海事邊界爭議。此外,亞洲地區亦密切留意兩岸局勢,並擔心中國大陸有朝一日會向台灣動武。

主動紓緩各方憂慮

 在這些問題上,北京政府亦努力紓緩各方的憂慮,特別是經濟方面。中國在3年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當時東南亞地區國家及印度擔心大量價格低廉的中國貨品會衝擊當地市場,然而,中國今天的巨額貿易順差主要是來自歐美國家,中國崛起的憂慮亦逐步消失。世界銀行屬下的國際財務公司首席經濟師特納夫表示:「現時大氣候已變,中國的鄰邦感到現時是攜手合作獲利的機會。」

「在中國開新戶口」

 去年6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到訪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向蒙古政府送出3億美元(23.4億港元)的「援助大禮」,這個金額比蒙古的外匯儲備還要多。半年後,蒙古政府向俄羅斯償還2.5億美元的債務,將前蘇聯時代的「舊數」以及前蘇聯殖民地的陰影一一消除。

 兩件事看似沒有關連,而蒙古當局亦未決定會否接受中國的「大禮」。然而,對於在90年代前還是完全依賴前蘇聯的蒙古來說,兩件事的象徵意義最清楚不過。一名蒙古銀行家表示:「情況就如我們決定結束俄羅斯的戶口,並在中國開新的戶口。」

 雖然仍有不少國家都憂慮中國的崛起,但中國愈來愈被外界視為一個經濟夥伴,其經濟起飛將能令鄰邦獲益。中國現時已是區內的強國,其他國家面對中國的崛起實際上亦無可奈何。

冀中國做負責的強國

 這些國家所面對的挑戰就是如何從高速發展的中國身上獲益,然而中國強大的製造力量威脅到這些國家的本地市場。因為限制中國紡織品出口美國及歐盟地區的《多邊纖維協定》將在今年底撤銷,蒙古將要面對潛在的「貿易災難」。

 在烏蘭巴托北面200公里達爾哈開設製衣廠的高濟旋(譯音)表示:「如果真的撤銷配額,我們將會即時搬回中國。」其他在蒙古重點紡織業投資的外國投資者都與高濟旋的想法一樣,這亦證明「將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的風險。

 蒙古總理額勒貝格道爾吉表示:「中國正成為強國,我希望它是一個負責任的強國,蒙古可以從它的快速經濟增長中獲益。」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熱點追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