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12月2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文匯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12-29] 海嘯災難後的反思

■胡志偉牧師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在誕假期的「拆禮物日」(Boxing Day),上天是否向亞洲人開玩笑,送了一份意想不到的「禮物」,使過萬人在轉瞬間被巨浪吞噬了性命,無數人痛失家園!自然界的無常形勢,在政經方面是否類似?

 我們正身處「驚變世紀」(借用《22世紀殺人網絡3》片名),而電影《明日之後》的虛擬情景,竟如斯真實地呈現在全球人類眼前。回顧過去一年大事,無論國際或本港,新聞的觸覺不再是個別的偶發事件;也許我們更宜從大格局看不少事物正塑造著《連鎖蝶變》(Butterfly Effect)般的因果效應。試看今年美國選舉,沒有同性婚姻的衝擊,信仰保守的基督徒就不會積極投票,而布殊能否成功連任是未知之事?

 研究後現代的歷史學者史域博士(Dr.Leonard Sweet)貼切描述現今世代,正是飄浮不定的汪洋大海。假如「現代世界」是堅實可量的硬地,「後現代」世界則是流轉如水,此一時海面平靜如鏡花水月、彼一時卻興風作浪!世事發展,不再是循直線推進,卻是隨時湧起驚濤駭浪般的「海嘯」(tsunami),拋人於「亂序」(chaordic)之中。安穩的世界似乎是井然有序的現代世界,而「後現代」卻是「災難的年代」(Age of Terror),突發災難如911事件、「沙士」(SARS)疫潮,海嘯災難等,隨時隨意地殺人於措手不及。

 世局越來越不確定,現代人原先以為可控制發展的科技與經濟世界,誰不知偶發的非典型因素卻把人拋棄在全球之中?試看一位公屋居民盧少蘭,竟使認購申請近五千億元的「領匯」房地產基金不能如期上市,何等反諷!紅灣半島本拆卻在輿論壓力下而不拆,內裡乾坤,外人不能知悉。

 踏進2005年,港人面對的是捉摸不定、難以理解的世情,社會與宗教領袖又如何向飄泊不安的心靈,提供指引?史域博士寫了一本書名為《心靈海嘯》(SoulTsunami),內裡有不少洞見,值得我們深思。

 他剖析後現代文化帶來「反」或「去」的意識,主導一切事物,產生三「失」:失了焦點、失掉中間及失去控制。這三「失」正反映在本港社會裡。本港社會的割裂,正逐漸走向台灣族群般的撕裂,而元旦日的遊行不再有共同的焦點。失掉中間意味著溫和理性,走中間路線的,必受兩極的圍攻,形成偏激的得勢;為何一定要「非友即敵」、「你死我活」?為何不能「兼容並包」、「兩全其美」?失去控制,就是人承認生命渺小,世事莫測,而敢於「查找不足」,在知不足的心態中,存感恩的心,不斷追求學習,才能對後代有所貢獻。

 盼願災難過後,亞洲國家更緊密合作,在失去的同時,亦有所得,重建後更加富強!(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