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29] 香江詩話:不知誰是落旗人放大圖片
簡朝亮像
——簡朝亮的香港詩
程中山
香港自割讓給英國後,便迅速殖民化,西式建築物到處紛立,華洋雜居,人口漸多,交通日繁,漸漸成為南中國一個重要的港口。繁榮的香港,也自然成功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觀光遊玩,即今自由行,亦可謂盛況空前。自晚清以來文人以香港為題材的作品極多,其中以詩歌數量最多。前文曾介紹幾組晚清人寫香港風貌的竹枝詞,本文再介紹嶺南一代儒宗簡朝亮的幾首關於香港的詩作。
學術上與康有為分道揚鑣
簡朝亮是清末民初一位德高望重的儒者,他與康有為同時師事廣東近代學者朱九江門下。簡朝亮(一八五一—一九三三),字季紀,號竹居。廣東順德簡岸鄉人,學者稱為簡岸先生。早歲多次應考科舉,悉皆不登。其後絕意仕途,先後在廣州、順德、陽山築「讀書草堂」、「讀書山堂」,講學授徒,著書立說,專治經史之學,成就卓越,如著有《論語集注補正述疏》、《尚書集注述疏》、《禮記子思子言鄭注補正》、《孝經集注述疏》等。簡氏門人眾多,尤有成就者,如晚清國粹派領袖鄧實、黃節二人,便出自其門下。簡朝亮晚歲淡泊功名,故清末時不應禮學館顧問官之聘,入民國後亦婉拒國史館纂修之職,一生以傳經授徒為己任,是一位固守傳統文化的學者,在學術上與同學康有為同門異戶,分道揚鑣。
晚清警察已綠衣
簡朝亮以經學聞名於世,亦深於說詩,著有《讀書草堂明詩》,論詩以宗經為上,尤重詩歌之比興美刺。簡氏也擅於詩歌創作,著有《讀書草堂詩》,風格大抵以雄直為宗,高雅為尚。詩集中有六首作品是簡氏早年南遊香港時所作的。光緒十三年即一八八七年,三十七歲的簡朝亮離鄉南下作澳門、香港之遊。他先到澳門,如《澳門》詩寫葡國化的澳門,云:「大眼魚舵泛海家,澳門口岸阻浮沙。萬人爭入葡萄國,市利何如卜榜花。」其後,簡氏東渡香港,途經汲水門,有詩紀事。到了英殖民地的香港後,這裡的新異風貌,使他讚嘆不已,因此他也寫了《香港四首》詩,分別介紹升旗山(即今太平山)、大馬路、番妓樓(妓院)、綠衣兵(警察),頗能刻劃出英國統治下香港洋化的新景貌。
洋妓著唐裝 唐妓著番裝
其一《升旗山》詩云:「白沙碧草路委蛇,雲氣初開欲午曦。回首升旗山未半,玉樓斜倚醉戎姬。」詩寫蒼翠的太平山,洋人遍居,尤其是西洋女子醉倚在玉樓瓊宇之中,容態多麼嫵媚呀!自洋人雜居後,西方的名物也隨之進入香港,其二《大馬路》詩云:「夾道垂陰外國花,廛居畫地鬥檐牙。少年不敢摴蒲戲,但看西人走馬車。」寫港島大馬路上盛開著外國的花朵,可見殖民化的痕跡。其三《番妓樓》,是寫洋人開辦的洋妓院,詩云:「金鏤花錢出碧洋,電鐙浮影錦衣光。可憐賣笑青樓女,一半番妝一半唐。」在燈光輝煌、雕飾華美的妓院中,有穿著唐裝的洋妓,亦有番裝的唐妓,這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打扮,確能寫出當時香港青樓的獨特風貌,也說明了中西文化的進一步融洽。其四,寫香港的警察,《綠衣兵》詩:「吹茄號令報嚴更,頃刻旋收海市聲。借問月明誰犯夜,綠衣一喚萬人驚。」綠色制服,執法嚴明,這確是殖民地治安的特色,這當然與晚清腐朽的役差有截然不同的分別。這四首詩落筆或婉轉、或輕快、或清勁,各適其適,而主題圍繞香港殖民化後的獨特風貌而寫,故亦屬於竹枝體,也為傳統風雅主題增添了無限的西洋風味。
寄望清廷能振作
江山非故土,故土換異貌,割讓後的香港成為英國窺覦中國大陸的一個踏腳石。作為愛國詩人的簡朝亮,他還是希望清廷能振作,一舉收復香港,以雪國恥。如《有感二首》其一詩云:「太平山已易名新,雲雨雖靈限海濱。今日升旗山上望,不知誰是落旗人。」太平山原名鑪峰、升旗山、扯旗山,自英國佔領後,易改今名。洋人四十年來在這裡苦苦經營,朝雲暮雨,繁華一隅,米字旗飄揚在太平山之上,洋溢著侵略者的野蠻之氣。「不知誰是落旗人」,詩人相信有朝一日,中國人會親手把米字旗從太平山扯下來。此句「落旗」與上句「升旗」有濃烈的對比色彩,亦甚諧趣,又深深寄寓了詩人對國土淪陷的慨嘆及收復香港的殷切期望。其二詩云:「輪船能走未能飛,水淺山深汝不歸。聞道劉家軍善狀,九重頒到虎臣衣。」簡氏借輪船譏笑洋人武器並非想像中那麼厲害,正如輪船在淺水深山的地方就不能發揮其作用了,所以他希望清廷能徵用大敗法國軍的劉永福將軍,帶領他的黑旗兵趕走英軍,收拾舊山河,一雪前恥。
簡朝亮卒於一九三三年。其後不久,抗戰爆發,香港被日軍佔領,當時國民政府一度計劃乘機揮軍南下收復香港,可是計劃最後被擱置,因此做不了太平山的落旗人。直至七年前的一九九七年,英國自動落旗,收拾他們侵略者的歷史包袱,讓香港回歸中國的懷抱,此距簡朝亮寫詩時,已足足有一百一十年之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