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12月31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12-31] 香港需要「西九龍文娛藝術區」

■高志森 春天舞台行政總裁 資深電影及舞台劇藝術工作者

 香港需要一個文化中心點,持續舉辦不同類型的文化節目,讓市民養成參與這類活動的習慣和興趣,有觀眾、有場地、有支持,自然會吸引更多這方面的投資舉辦各種文藝活動,做到百花齊放、成行成市的效果,我相信這也是每個文化人樂於看到的情況。很明顯,香港需要「西九龍文娛藝術區」。

 就「西九龍文娛藝術區」之發展,不同界別人士已陸續發表了不同意見,作為一個文化藝術節目營運者或節目製作人,我希望從另一個角度與廣大讀者分享個人的觀點。

香港嚴重缺乏表演場地

 香港一直缺乏文化藝術表演場地,尤其是供長期表演用的場地更嚴重不足,導致不少演出要將場數斬件,在不同劇場上演,情況十分狼狽。如我們劇團於1999年首次上演《劍雪浮生》,便因缺乏場地只能演出100場,較原定計劃250場減少逾倍,更要分別在三個場地上演,不但浪費資源,成本亦大為增加。在我們的經驗中,舞台劇《石塘咀如花與大舊勝》、《100%激流女情》……都有相同遭遇。

 此外,一個劇目若演出的場數越多,票價越有下調空間,觀眾人數亦可增加,文化藝術亦得以普及。可惜香港卻欠缺這類表演場地,以文化中心的劇場為例,根本沒有連續個半至兩個月的檔期。在我印象中,亦從未有本地團體可成功連續租用一個月。曾經有外國的藝術團體希望在香港演音樂劇要租用場地三、四個月,也需要於二年前申請,並以特別案例去處理。

 至於其他場地亦存在同樣問題,如我們劇團將於今年聖誕及新年期間在演藝學院上演15場的兒童音樂劇《小海白》,我們於半年前查詢康文署轄下的市區會堂,竟然完全沒有連續兩個星期的檔期,對長期劇目而言,尤其是一些熱門的檔期,找場地的困難就更嚴重了。

業界生力軍就業嚴重不足

 香港的文化事業長期倚賴政府資助,缺乏一個理想的經營環境,不少有創意、受過專業訓練的青年人往往苦無出路,而「西九龍文娛藝術區」正好為文化事業引入商業元素,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亦可推動創意工業,達到成行成市、百花齊放的效果。以我們劇團過去九年半合共上演27齣劇目為例,聘用演藝學院學生的合約達1,280份,相信是全港聘用演藝學生最多的劇團。

 談到出路問題,我想在這裡分享一些體驗,每年年尾我都會收到不少來自演藝學院畢業生的自薦信,這些受過專業訓練、有學位、有創意的年輕人,卻因為客觀的環境,文化藝術未成氣候,往往找不到相關的工作,苦無出路,需要依靠月入僅數千元的的散工或兼職度日,這種情況若持續下去,這群有創意的年輕人便會流失,不但浪費社會資源,更令文藝發展後繼無人。而「西九龍文娛藝術區」正可為這班年輕人提供一試身手、一展所長的機會。

文化事業引入商業元素是好事

 目前香港的文化事業主要以政府資助為主,但我個人認為政府資助不應成為唯一的發展途徑,亦不應成為唯一的營運方式。搞藝術事業,內容是很重要的,內容本身要有吸引力;而商業則講求運作,兩者其實可以互補。文化藝術事業的營運資源應從各界爭取,無論是地產、金融或其他商業團體都是爭取對象。事實上,目前很多文化活動都有商業贊助的元素在內,如我們即將上演的兒童音樂劇《小海白》便是由恆生銀行冠名贊助。

「西九」有助開拓文化藝術觀眾

 香港文化藝術的營商環境一方面有待改善,而積極培養及開拓文化藝術觀眾亦是不可忽視的一環。我個人認為,目前香港的文化觀眾層面尚未做到普及化,很多有潛質的觀眾有待開拓,香港需要一個文化中心點,持續舉辦不同類型的文化節目,讓市民養成參與這類活動的習慣和興趣,有觀眾、有場地、有支持,自然會吸引更多這方面的投資舉辦各種文藝活動,做到百花齊放、成行成市的效果,我相信這是每個文化人也樂於看到的情況。

 我始終認為,管它白貓黑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很明顯地,對香港整體文化發展來說,「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絕對是一頭好貓!(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