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4月28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內地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4-28] 新聞網外:俄探險隊兩進黑水城

放大圖片

 內蒙古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獻。(資料圖片)

——破譯神秘的西夏文字

 黑水城遺址在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是西夏始建、地處荒漠中的死城,「額濟納」即西夏語「黑水」的意思。神秘的黑水城對近代探險者有極大的魅力。傳說一位古代黑將軍在這裡英勇守城,並於就義前埋藏了大量金銀珠寶。掘獲珍寶的願望使一些西方探險者對此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佛塔找到大批文獻

 清朝末期政治腐敗,列強入侵,當時不少西方探險隊來到中國。1908年,俄國探險家科玆洛夫受沙皇指派,率隊來中國北部考察,其主要目標就是黑水城。考察隊在這裡翻找挖掘,找到了一些文物、文獻,運回當時的俄國首都聖彼得堡,便離開了黑水城。俄國科學院的專家們儘管還無法認識文獻中的西夏文字,但他們推測出這種文獻可能有巨大的科學價值,並指令考察隊回到黑水城。1909年6月,科玆洛夫又率領考察隊進入黑水城遺址。奇跡終於出現了,考察隊員打開了西城外的一座佛塔,塔內從上部到基座摞滿了大量的文物、文獻,他們似乎找到了一座古代的博物館和圖書館。這些意外發現的珍寶被運到聖彼得堡,現分藏於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聖彼得堡分所和愛爾米塔什博物館。

 1976年,我和同事考察西夏故地,歷時3個多月,經過寧夏、甘肅、內蒙古、青海、新疆等地,考察了不少西夏故址,見到了很多西夏文物、文獻。其中黑水城遺址是重要一站。我們費盡周折,長途跋涉,穿過茫茫戈壁到達額濟納旗旗政府達賴庫布鎮。從這裡到黑水城儘管直線距離不長,但兩地之間並沒有真正的路。當就要到達黑水城的時候,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黑水城西北角的寶瓶式白塔。當我們考察完離開這個令人陶醉的古城時,更加掛記藏於聖彼得堡的大宗西夏文獻和文物。

千卷文獻運彼得堡

 俄藏黑水城文獻以西夏文獻為主,不僅數量巨大,有8,000多個編號,數千卷冊,而且與敦煌遺書殘卷較多的狀況相比,它的完本比例很大。同時代的遼朝文化發達,但所留書籍寥若晨星;金代文物鼎盛,然而所存文獻也屈指可數,近代由於大藏經《趙城藏》的發現使金代文獻數量大增,然而世俗文獻很少。黑水城西夏文獻有500多種,其中僅世俗文獻就有近百種。一個世紀前,世上還見不到一部西夏文獻,現在西夏文獻已佔中古時期文獻的很大比重。可以說,黑水城西夏文書的發現改變了中國古籍分佈的格局。

 另一位著名探險家英國人斯坦因(M.A.Stein)步科玆洛夫後塵,1914年也到黑水城尋找發掘,得到不少西夏遺物,藏於大英博物館。法國的伯希(P.Pelliot)和瑞典的斯文赫定(Svenhedin)也得到了一些西夏文獻,分別藏於法國的巴黎圖書館和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民族學博物館。此外,印度、越南也都藏有一些自中國流失的西夏文獻。

靈武縣發現西夏佛經

 1917年在靈武縣(今屬寧夏靈武)也發現了不少西夏文佛經,大部分入藏中國國家圖書館,一部分藏於寧夏、甘肅,一部分流失日本。這些文獻使中國國家圖書館成為國內入藏西夏文文獻最多的地方。新中國成立以後,甘肅的天梯山、敦煌、武威,寧夏的銀川、賀蘭山,內蒙古的黑水城、綠城等地都發現了不少西夏文獻。這樣形成了以俄羅斯所藏黑水城文獻為主要、國內外多處收藏的西夏文獻寶庫。這些文獻都是珍本、善本,學術價值極高。(二)(原載《千龍網》)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