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25] 固體廢物研徵收費放大圖片
政府官員出席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社會參與過程報告暨香港首個可持續發展策略的發布儀式。 (羅蘭蓉 攝)
【本報訊】(記者 莊海源)特區政府昨發表香港首個可持續發展策略,就邁向可持續發展的固體廢物處理、可再生能源和都市生活空間三方面提出9個目標、9個指標和15項主要措施。
措施包括引入產品責任計劃和環保稅等財政措施以加緊推行「污者自付」原則,興建環保園和研究徵收都市固體廢物處理費等。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表示,當局將在今年內就固體廢物管理發表白皮書,列出詳細的策略、落實時間表和行動的先後次序。
堆填區6至10年飽和
廖秀冬指出,去年堆填區要處理640萬噸固體廢物,今年也差不多。若不採取措施,堆填區將在6至10年飽和,因此需要採取措施以延長堆填區的壽命。她提到,當局會採取三項指標以減少固體廢物,分別是:一、以2003年的水平為基數,每年減少本港產生的都市固體廢物量1%,直到2014年。二、在2009年和2014年或之前,把都市固體廢物回收率分別提高至45%和50%。三、在2014年或之前,把棄置於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總量減少至25%以下。
探討新電力可行性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廖秀冬表示,當局會探討風能、太陽能、轉廢為能、熱能或水力發電的可行性,為消費者提供穩定和具成本效益的電力。當局的指標是在2012年或之前,利用可再生能源應付香港1%至2%的總電力能源需求為目標。當局也會與電力公司合作研究作出安排以簡化程序,讓可再生能源供應商接駁至現有電網。
規劃署署長馮志強介紹當局在都市生活空間方面的策略性目標、指標和措施。
加快改善舊區環境
他指出,當局會透過「以人為本」的方針,靈活運用「4R」策略(即拆卸重建、樓宇復修、文物保育和活化舊區),加快改善市區的舊區環境,除了考慮經濟效益,也會強調提供休憩用地、保留地區社會文化特色和歷史建築物的重要性。當局將定期檢討規管可持續發展城市規劃和設計的指引,特別顧及某些事項,例如:影響景觀廊或阻礙氣流的建築物,以及有關工作須配合本港的整體可持續發展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