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29] 專家點評:「海外孤兒」切盼祖國富強放大圖片
■「華支」老隊員在菲律賓華僑抗日烈士紀念碑前合影。
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教授 徐 焰
出於人口眾多且長期貧困的國情,幾百年來大批華人到海外謀生,下南洋為最多,至清末便以數百萬計。當年腐敗的中國政府無力護僑,使他們備受西方殖民主義者和新興的日本欺壓,又常遇所在地的歧視,這種「海外孤兒」的處境更使華僑急切地盼望祖國強大。對廣大華僑來說,祖國淪亡必失其「根」,民族不在必失其「心」,僑居地淪亡必失其家業。他們雖居住地不同,卻在保衛祖國和民族之根方面達成一致共識。這些僑居海外的華人華僑長期受西方文明熏陶,對國內的黨派之爭多採取不偏不倚的中立態度,共同心願是希望祖國早日富強和抗戰勝利。
另一個可貴之處,在於他們能通過親自接觸外部世界的體會,深感大而弱的祖國要戰勝小而強的外敵,就必須摒棄嚴重束縛民族手腳和智慧的封建專制統治,保證國內政治上的民主與自由。因此,陳嘉庚等華僑領袖雖被國民黨當局當作「財神」相厚待,然而他們對國內當權者堅持獨裁統治、腐敗無能並排斥消滅異己的行為仍毫不留情地痛加譴責。國民黨在抗戰期間想發動內戰的圖謀屢屢受到制約,不得不有限地允許各民主黨派活動,這與海外華僑的態度有直接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