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8月3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新聞專題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8-03] 歷史作證 抗戰勝利60周年專輯.輕敵大意 英軍一擊即潰

放大圖片

本報記者:平立

 二次大戰期間,英國在遠東的防衛重心是印度,前線重點則是新加坡。在英國眼裡,香港的地位不如新加坡重要。同時,為保障本身利益,英政府對在香港以北中國戰場的日本採取綏靖政策。因此當日軍打來時,英軍便不堪一擊。

 1938年4月,英國皇家防禦委員會提出,將香港的防衛力量縮減一半。1941年1月當英國遠東總司令要求向香港增援兩個加拿大營時,邱吉爾亦一度認為是無意義的犧牲而反對。

多是新兵 缺經驗指揮人員

 直到1941年底,由於日軍逐漸迫近港境,英國才下令調駐兩營加拿大步兵防禦香港,但因他們多半是新兵,缺乏嚴格訓練,對香港認識也膚淺,因此起的作用不大。其他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老兵,雖經驗豐富,但年老力衰,戰鬥力不強。英軍也缺乏有經驗的指揮及參謀人員。

 當時英軍總兵力為15,000人,空防薄弱,無雷達系統,擁有5架飛機都是過時的,並在日軍發動襲擊當天即被炸毀,兩艘英國皇家海軍旗艦,也在開戰後不久的12月10日被日軍擊沉,英軍海防力量幾成真空。作戰期間,日軍更切斷英軍港島與九龍的聯繫,使英軍在聯絡上出現問題,難以組織和調動士兵。

配備齊全 日軍擁強大兵力

 日軍卻擁有強大兵力,總兵力逾50,000人,配備戰機1,300架,運輸車2,300部,登陸艇500艘。日軍還可以隨時向深圳要求增援,補給充足。其次,日軍士氣高漲,且訓練有素,身經百戰,又有良好的指揮及參謀人員。此外,日本早已在香港境內安排大量特工,在進攻前充分掌握了香港軍事實力的詳細資料。

 另外,當時英國人在新界構築了一條防線,並樂觀地認為可阻擋日本人。由於防線模仿1904年日俄戰爭時俄國在中國的旅順大連四周所築的防線,當年那場戰役日本死很多人,日本對這道防線也一直惴惴不安,日司令官酒井隆也預計要用半年以上才能打下香港,因此日本準備攻擊時,就用了1年零5個月,並且派遣了重砲兵主力,海陸空全面進攻,結果他們因為英軍的虛弱本質和迅速潰敗,牛刀未能大試已攻陷香港。

「為甚麼我還活著?」

 每年仲夏,西灣軍人墳場都會出現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他凝望的,是那些早已被人遺忘的抗日英雄的名字。數十年匆匆逝去,同袍骸骨亦已化灰,面對著十字架下的靈魂,他沉思一個揮之不去的問題:為甚麼今天我還活著?

 91歲的二戰退伍軍人馬迺光,今天仍健步如飛,聲若洪鐘,理應感到慶幸不已,為甚麼要懷疑自己還沒有死?「當你看著同伴一個個死去,你就會懷疑自己的活著,是幸運還是不幸?」

握機槍拚命向天射

 1941年12月8日,日軍轟炸啟德機場,掀起港人抗日序幕。馬迺光當年27歲,隸屬皇家海軍,負責水底爆破工作,駐守位於海軍街的九龍海軍船塢。日軍攻港,戰機就在頭頂掠過,炸彈在他身邊落下,屍橫遍野,血泊中到處是無名孤魂。「有人嚇呆了,有人怕得失禁。」當時他豁出去,拿著機槍拚命向天射。「他們炸不到我,我也射不了他們,如此大命,你說可不可笑?」

 到了第四天,一個撤退命令使他愕然。「怎可撤退?新界、九龍的人怎算?」無奈,日軍已攻至荃灣,守不了是事實,更何況軍令如山。邊走邊炸掉機器,免得落入敵軍手中。由九龍海軍船塢退至添馬艦倉庫,用了比平時多三倍的時間才走完。

12隊友只剩自己

 無情的炸彈卻擊中倉庫,全隊12人,10人命喪當場,剩下唯一的同伴也身受重傷。「當時他叫我走,我說不走,不能留下你」,可惜話未說完,馬迺光便昏了過去。醒來時身在救護中心,由於只受輕傷,醫生很快便要他離去。「唯一的同伴傷勢較重,但其實可以捱過去的。可惜後來被日軍捉去集中營,最後也死了。」

 香港淪陷後,馬迺光回內地繼續抗日工作,直至抗戰勝利。當年的同伴,今天都埋在西灣墳場。每次踏上那墳場的草地,只覺孤單,也是寂寞。望著戰友的墓碑,問題依舊,卻永無答案。

「獨腳將軍」領隊突圍

 在英軍主力投降的同時,約15名英國高級軍官及30多名其他官兵與英國情報官員,選擇跟隨當時國民黨駐港最高代表、中國海軍中將陳策乘快艇從香港突圍。這些英國人最後成功經廣東惠州、重慶、緬甸抵達印度。陳策亦因此獲英皇授予帝國騎士司令勳章。

被日軍炮火炸去左腿

 陳策生於1893年,廣東文昌(今屬海南省)人,曾協助孫中山在廣州對抗陳炯明。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任虎門要塞司令,負責廣東沿海防禦,主力防守虎門,數次擊退日海軍攻擊。1938年與香港的李福林合演反間計,誘使日軍登陸虎門,在海上擊斃日軍數百。陳策亦在這次戰役中被日軍炮火擊中,左腿被截去,因而人稱「獨腳將軍」。

 1939年陳策到香港,出任國民政府駐港全權聯絡代表。1941年12月日軍對香港發動進攻,港督楊慕琦決定投降前致電通知陳策,陳獲悉後,決定乘船突圍。

日投降後任廣州市長

 途中陳策所乘的魚雷艇被日軍發現,對其開火射擊。陳策手腕中彈,跳入水中。幸得副官徐亨背負游水上岸獲救。最後陳策等數十人成功離開香港,經廣東惠州抵達中國軍隊控制地區。

 日本投降後,陳策任戰後廣州市第一任市長。1949年8月31日,陳策在廣州家中逝世。

港九大隊營救外籍戰俘

 日軍佔領香港之後,東江縱隊港九大隊展開了國際大營救,成功解救了一批外籍戰俘。

 1942年1月,英軍戰地醫院院長賴特上校從深水步集中營逃出,得到港九大隊幫助成功脫險。對游擊隊有一定了解的賴特隨後向英國政府建議,成立一個特別部門,同游擊隊合作,營救被囚禁在香港的英國俘虜,於是英軍服務團在1942年7月成立。

與英軍服務團合作行動

 港九大隊也專門設有國際工作小組,由黃作梅等人負責,深入到市區展開營救工作。他們成功營救的外籍戰俘,包括上海匯豐銀行總經理祈禮賓爵士、醫務總監司徒永覺、警察司譚臣等人。1942年3月,兩位獲救的英國士兵霍德和葛立海為游擊隊的精神感動,主動申請加入游擊隊。在與英軍服務團合作的日子裡,港九大隊繼續營救了不少戰俘。賴特上校1946年2月返回英國前,仍稱讚港九大隊對英軍服務團的無私幫助,他說:「如果沒有你們的幫助,我們是不會做出什麼工作來的。」

加國老兵擬12月訪港

 1941年11月,加拿大軍方從溫哥華為香港派駐1,975名兩營援兵,這兩營士兵分別是溫尼伯榴彈兵部隊和加拿大皇家來福槍團,他們參加了抗擊日本侵略的鬥爭。生還的士兵其後在加拿大成立香港退伍軍人會(Hong Kong Veterans Commemorative Association,HKVCA)。

 本報從HKVCA網站上得知,為紀念二戰勝利60周年,協會安大略區今年將會組織一次香港之行,讓全加拿大的會員老兵們,有機會回到曾經戰鬥過的地方,集體參加將於12月4日在西灣國殤紀念墳場舉行的紀念儀式。

 他們的行程預計為10天,屆時老兵們將會重訪黃泥涌、渣甸山等戰鬥過的地方,重走當年戰鬥的路線,參觀海防博物館和訪問赤柱墳場等。另外,他們也會獲安排參觀一些香港著名旅遊景點,領略今日香港風采。行程的最後,他們還可能飛往日本訪問橫濱戰爭公墓。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新聞專題

更多